合作媒體

中大舉辦閱讀週 盼更多大人小孩養成閱讀

▲中央大學舉辦閱讀週,盼有更多家長和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圖/中央大學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丘曉地/中壢報導】

國立中央大學與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等多個單位舉辦的2025明日閱讀週研討會」,四日開始一個星期分別在桃園市、臺中市、高雄市及宜蘭縣等地登場,全臺有近百位閱讀推動專家與教育工作者聚集,分享透過身教閱讀、聊書薦書、跨領域主題閱讀等模式,希望從學校帶動家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的經驗與成果,並探討如何逐步建立「家校共讀」文化,讓閱讀習慣取代沉迷3C習慣。

「明日閱讀」推廣十餘年,全臺已有2,100多所國中小學響應推動,在此基礎上,近年同步推廣「明日英文閱讀」,並向下扎根推動「幼兒園明日閱讀」,希望閱讀習慣從學校擴散至家庭,從幼兒擴散至成人,促進臺灣逐步邁向終身雙語閱讀社會。

中央大學陳德懷國家講座教授提醒,不少大學教師注意到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很難看完一整本書。他也指出,讓手機成為育兒工具,可能正是現代孩子所遭遇的最大風險。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將孩子的腦部與認知發展放在便利性之前。

他也指出,對於孩子的學習,多項研究顯示,與螢幕閱讀比較(包含平板與電子閱讀器),紙本閱讀展現出無可取代的優勢——提升注意力、深化理解、鞏固記憶,奠定扎實的知識與語言基礎,讓學習更有效。而螢幕閱讀中常見的分心、淺閱讀、眼睛疲勞、記憶不牢固等問題,皆可能阻礙學習成效。

他也呼籲,從家校共讀10分鐘為起點,逐步取代手機育兒。唯有建立孩子閱讀紙本書習慣,引導孩子博覽群書,大量吸收並累積知識,才能培養孩子透過終身閱讀成為終身學習者。他強調以目前傳統學校的閱讀量,絕對不足以應對未來AI世界的需求,特別是要在這個快速演變的複雜世界做出正確判斷,不閱讀數百本對自身有幫助的書,就是功能性文盲,更不要說與AI共同創造知識。

Related Posts

1 of 3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