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卡內基政治研究所的最新報告,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俄軍愛滋病毒(HIV)感染病例急劇上升。2022年底,感染病例增加了13倍,到2024年底更是增加到20倍。這一驚人的增長率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報告指出,造成病例激增的原因包括多個方面。在戰爭環境下,藥物供應中斷導致重複使用針具,臨時輸血也成為防治的漏洞。部分士兵即使確診也難以持續服藥,導致抗藥性病毒傳播。此外,不安全的性行為和毒品注射等傳統傳染途徑在前線環境中持續發生,高壓心理和物資獲取混亂進一步提高了相關行為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早在戰前就已是全球HIV感染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自2016年起,其感染者已突破百萬,占總人口近1%,在勞動年齡人口中的比例更達到1.5%至2%。俄羅斯已有14個地區的孕婦HIV陽性率超過1%,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全面流行」標準。
然而,俄羅斯政府的政策似乎並未有效應對這一危機。克里姆林宮以捍衛「傳統價值觀」為由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反而可能助長了疫情的擴散。例如,俄羅斯禁止藥癮替代療法,如美沙酮,也未在學校實施性教育,錯失了重要的防線。
更令人擔憂的是,俄羅斯政府的一些決策可能進一步阻礙愛滋病防治工作。今年4月,俄羅斯總檢察長辦公室將英國音樂人艾爾頓·強創立的慈善組織列為「不受歡迎組織」,理由是其涉嫌宣揚「非傳統性關係」。這個組織在全球90多個國家運作,致力於愛滋病的防治、照護和宣導。
專家警告,這波疫情為俄羅斯帶來的人口和經濟損失將持續數十年,甚至可能超過其入侵烏克蘭的損失。與此同時,全球愛滋病防疫整體已取得明顯成效,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2010年代新發病例下降了20%,死亡率下降近40%。然而,俄羅斯卻成為歐洲唯一疫情反升的國家。
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社會呼籲俄羅斯政府重新評估其愛滋病防治政策,採取更有效的措施來遏制疫情蔓延。同時,也有專家建議加強對前線士兵的健康教育和醫療支持,以減少感染風險。
面對這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俄羅斯政府的應對措施將直接影響數百萬人的生命和健康。國際社會正密切關注俄羅斯在愛滋病防治方面的下一步行動,希望能看到更積極、更有效的政策出台,以遏制這一危機的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