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執政邁入第十年,卻未見成熟政黨應有的內部束,反而是為權力擴張的恣意妄為益發鮮明。長期執政所握有的政治資源,往往讓執政陣營周邊組織星羅棋布、支持者熱情如火,更需居中自持,謹守民主底線。然而,我們此刻所見的民進黨,卻像是鬆綁了野馬的馭手,讓一批自詡為「愛台灣」的側翼,在言語與行動上成為製造仇恨的機器,將不同立場的台灣人貼上敵對標籤,自稱「台派」,彷彿意見不同就不是「台灣人」,滑民主之大稽。
在剛落幕的726大罷免中,罷免在野立委25案皆未通過,應是民主社會一場制度性表達意見的結果。然而,綠營側翼卻將失敗歸咎於「選民愚蠢」,罷團志工徐小花甚至公然辱罵人民「低智商」,揚言製作「降智圖卡」羞辱選民。這不僅是對人民智慧的公然羞辱,更是對民主選舉制度的蔑視。令人痛心的是,身為三軍統帥、國家領袖的賴清德總統,不僅未曾譴責此等惡質言論,反而仍高舉「與公民同行」的大旗,形同默許仇恨擴散。
更令人震驚的是,綠營網紅八炯被踢爆曾研究「納粹操控群眾」與「仿效納粹革命」。無論其後如何道歉,這種將民主託付於極端主義的想法,絕非一句「開玩笑」就能輕放。納粹不是笑話,而是人類歷史上最沉重的集體罪惡之一,任何輕率模仿與試圖引導群眾情緒至此路徑的行為,都是對台灣民主價值的玷污。
從青鳥集結國會殿堂外運動到大罷免,綠營支持者將愛台灣與仇恨畫上等號,對任何不與之同行者,都扣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連普通民眾在觀光地點拍照,也會被要求出示手機、刪除照片。這種「無差別獵巫」式的情緒動員,不是民主的光輝,而是戒嚴陰影的幽靈重返,只是這次不是政權主導,而是群眾迫害。表面上看是綠營支持者的行為,歸根究柢恐怕還是來自綠營政黨私心的支持與默許。
作家楊照一語中的,指出這些人以自身的恐懼與想像,作為劃分「誰是台灣人」的標準,無視國籍、認同與理性討論,只剩肅殺的敵我意識。這樣的情緒動員,說是保衛台灣,實則毀壞台灣民主最核心的價值,民主最根本的多元共存與尊重日常生活。
一個民主社會,可以有不同意見、不同選擇,甚至彼此對立。但它不應容忍仇恨成為主旋律,更不能讓掌權者放任側翼在言語與行為上步步走向極端。民進黨若真如其所言以民主為信仰,賴清德總統就不該繼續裝聾作啞。他必須出面劃清界線,遏止側翼的情緒暴力,切勿成為撕裂台灣的共犯。
民主不該由仇恨驅動,它需要理性、包容與自我約束。如今民進黨若仍繼續縱容支持者以納粹式語言操控群眾,以羞辱與獵巫為榮,那麼最終失去的不只是選票,而是台灣社會最後的理性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