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竹市推動花燈傳習計畫 98歲蕭在淦藝師親授技藝薪傳不輟


▲蕭在淦藝師講解元寶燈製作技巧。 (圖/記者張建奎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張建奎/新竹報導】

新竹市文化局為保存、維護及推廣傳統工藝文化,成功爭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80萬元,加上市府經費,辦理「傳統工藝-新竹市花燈保存維護及傳習計畫」,文化局表示,此計畫以國寶級高齡花燈藝師蕭在淦為核心
,整合公私部門資源,開設花燈薪傳班、進階班與初級班,致力於技藝的系統性傳承,確保珍貴的文化資產得以延續與保存。

文化局說明,蕭在淦藝師出生於1927年今年98歲,從事傳統花燈製作70餘年,曾獲新竹都城隍廟頒贈「金門保障」特別獎座、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評選為「台灣工藝之家」、文化總會頒發「匠人魂錦旗」、並由市府登錄「傳統工藝-花燈」保存者。蕭藝師的女兒蕭彩罄自幼耳濡目染,熟悉花燈製作流程,長年協助父親從事教學與接案工作,堪稱最佳助手。父女兩人不僅技藝純熟,至今每年仍持續創作新作品,鑑於傳統花燈面臨傳承困境,兩人深切體認其文化價值,遂應文化局邀請,共同推動系統化傳習課程,盼透過本計畫讓花燈技藝得以延續,薪火不墜。

文化局指出,花燈傳習採傳統師徒制方式進行,預計為期五年,每年招生推動課程傳承,初級班教學內容為骰子燈、魚燈;進階班教學內容為元寶燈,報名學員普遍覺得課程內容過於簡單,在拜師儀式後,先從做基礎的紙包鐵絲傳統工序開始,初級班發現「此骰子燈」非「彼骰子燈」,而是蕭在淦藝師研發教案的「圓骰子燈」
,再從圓形延伸至「魚形燈」;進階班的「元寶燈」是考驗基礎之扎實,延伸的課程是「馬燈」,學員皆表示
,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不易完成,能跟隨兩位蕭老師學習傳統花燈技藝,真的是難得且寶貴的經驗。

蕭在淦藝師表示,「傳統工藝─新竹市花燈傳習計畫」五年課程內容會由簡單到複雜,從第一年的骰子燈、魚燈、元寶燈、馬燈,到第五年的金龍、魚龍、孔雀、鳳等,課程中,他將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把畢生所學的技藝傳承給學員。期許學員精益求精,每年都有進步及新作品產出,也期許學員能將花燈技藝再傳承下去,讓未來有更多技藝傳承者。

蕭彩罄老師形容父親蕭在淦所做的花燈,「精緻,非常耐看,越看越美,怎麼看怎麼漂亮,不但精緻典雅,且有生命有靈魂。」儘管蕭老師年近百歲,身體依然硬朗,生活能自理,甚至時常騎著腳踏車到市場採買日用品
。傳習課程中,他也樂於與學員分享人生經歷,其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與旺盛精神,讓人敬佩不已。

蕭彩罄老師分享,有次父親做了一個夢,夢醒後特地買了八瓶酒擺放在桌上,笑說是「八仙」,還很得意他的創意。學生撒嬌說:「下次老師買酒要記得請喝酒啦!」父親也爽快回應「哪有什麼問題!等他120歲時再請大家喝酒。」當時她則說:「爸,120歲請那還很久耶!」父親回應:「哪有多久!才20年,一下子就到了。
」原來,對蕭在淦老師而言,20年不算什麼,時間不是阻礙,而是他堅持傳承的動力。他始終期望學生們持續努力,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讓花燈技藝代代相傳,延續不墜。學員們也紛紛許下心願,希望能在蕭藝師120歲時,舉辦一場盛大的花燈聯展,向這位傑出藝師致敬,也為傳統工藝再現風華。

文化局補充,新竹市辦理「傳統工藝─新竹市花燈傳習計畫」,分為初級班及進階班,以甄選方式傳習具花燈製作基礎者,採師徒制,2025年「初級班」共招收5名學生,分別是蕭玉寬、單子雲、練怡菁、彭碧鈴及彭盛茂,「進階班」共招收4名學生,分別為王敏玲、謝宏鑫、林陳烟及林淑惠,由蕭在淦藝師及蕭彩罄老師自7月12日至8月10日每周六、日親授課程,成果將於明(115)年10月14日至11月1日在新竹市文化局文化藝廊舉辦,精彩展現匠師傳承技藝。

Related Posts

1 of 3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