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美縣長與貴賓、民眾一起觀賞「潮芳苑/看見灘地藝術季」表演。(圖/海委會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鍾尚軒/高雄報導】
「潮來有意,灘地有情」──從芳苑出發,共譜海洋文化新樂章。獲海洋委員會補助、由彰化縣芳苑鄉公所串聯人劇團與在地鄉親共同籌辦的「潮芳苑/看見灘地藝術季」系列展演活動,於8月9日在芳苑國小盛大啟動,開啟一段從海與岸交界的濕地出發的藝術旅程。活動結合行動劇場、展覽、導覽、市集與音樂,傳遞臺灣潮間帶漁村文化的獨特魅力,並以藝術語言詮釋海洋永續的價值,邀請全臺民眾走進芳苑泥灘地,感受在地居民對海岸的深情守護與告白。
臺灣海岸線如藍色絲帶,串起島嶼的人文與自然。自古以來,濱海居民依循潮汐、逐浪而生,發展出多元的生活樣貌與文化故事。海洋委員會推動「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鼓勵以藝術描繪海域空間、以文化開啟藍色動能,拉近國人與海的距離,幫助人們找回與海的連結。
▲「潮芳苑/看見灘地藝術季」於8月9日在芳苑登場 。(圖/海委會提供)
海委會表示,114年推出的「看見灘地藝術季」透過藝術語言與社區參與,喚醒海岸記憶與文化脈動。從傳統蚵田到現代劇場,從巷弄沉浸式體驗到音樂饗宴,每一步都蘊含芳苑人對海洋的傾訴,並共同勾勒出臺灣海洋文化的新篇章。此次活動展現中央與地方合作,以藝術作為公共參與與環境教育的平台,凝聚居民、藝術團隊與學校力量,讓更多人看見潮間帶的生態多樣性與文化價值。
彰化縣長王惠美感謝海委會支持,使藝術團隊與社區居民攜手完成「潮芳苑/看見灘地藝術季」。芳苑鄉長林保玲則表示,這項計畫不僅實現了在地人對灘地與海洋的情感,也鼓舞了長期耕耘的團隊與居民,期望藉由海洋藝文活動,讓更多人看見芳苑海岸之美。
芳苑與藝術的緣分可追溯至民國100年,當時紀錄片導演柯金源的影像作品,讓這片濕地走入更多人視野。自112年起,芳苑鄉公所與人劇團合作,推動社區藝術行動,先後推出《芳苑,我們的故鄉》與《破豆藝術季》,將農村活動、露天電影與舞台劇結合,引起熱烈迴響。
▲聚落劇場-社區居民以舞帶路,走進潮光之間。(圖/海委會提供)
114年夏天,芳苑鄉公所、人劇團與社區再度攜手,推出「潮芳苑/看見灘地藝術季」,以潮間帶為創意實驗場,規劃「走讀導覽×在地共演」、「靜態展覽×社區共創」、「音樂市集×夜間派對」及「生態劇場×灘地演出」四大主題活動,融合生態、文化與藝術,展現深厚的在地能量。
人劇團團長蔡旻霓表示,芳苑創作的核心來自居民與海的情感連結,透過共創,編織出漁村文化的獨特脈絡。「潮芳苑」不僅是一場藝術季,更是跨世代的對話,讓更多人認識並守護這片孕育聚落的濕地。
海委會期盼,藉由這場海洋藝文行動,能吸引更多地方政府、社群與團體參與海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共同邁向永續的蔚藍未來,讓下一代依舊能踏上海岸,與浪為伴、與海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