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聖偉 / 報導
盛夏的鹿野瑞源社區,傳來陣陣歡笑聲。來自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的「RE喜待鹿樂源」團隊,自七月起進駐瑞源社區,參與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舉辦的「第十五屆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透過樂齡共學、世代共創、文化共融三大行動主軸,將青春創意與在地智慧緊密交織,讓原本靜謐的農村空間綻放出新活力。
樂齡共學 串起世代情感
在每週三的「大原綠照課程」中,團隊陪伴長者參與 記憶分享、延緩失能運動、桌遊互動、社區食農教育 等活動,並與小朋友一起動手復刻童玩。課堂中,長輩娓娓道來兒時故事,小朋友則專心聆聽、眼神充滿好奇;在桌遊與運動中,長者的笑容與孩子的活力交織成溫暖畫面。此次課程總參與人次突破百人,不僅促進長者身心健康,也讓社區不同世代間有了更多交流與連結,具體落實 SDGs 3.4 良好健康與福祉 的目標。

世代共創 活化半廢棄空間
在駐村過程中,團隊發現社區中一棟「花布燈籠館」內部部分空間長期閒置的。這原本塵封的空間,在居民與團隊攜手下,經歷了 揭開歷史、清理整治、創意改造 三個階段,搖身一變成為充滿故事氛圍的「記憶館」。館內展示花布燈籠工藝、地方老照片及居民捐贈的生活器物,成為社區居民聚會、遊客感受在地文化的全新據點,呼應 SDGs 11.3 促進社會融合 與 SDGs 11.7 提供包容公共空間 的精神。未來將營造成「記憶故事館」展區,蒐集長輩的生活故事與照片,讓更多人看見瑞源的歷史脈絡與人情味。


學生深入在地 發現農村魅力
在駐村期間,學生們不僅是活動的策劃者,更是社區生活的觀察者。他們走訪長輩們生活的地方,從居民口中聽到關於瑞源的歷史與故事。有學生分享:「瑞源的慢節奏,讓我們重新思考生活的價值。這裡的長輩雖然年紀大了,但笑容和故事比任何教科書都生動。」另一位成員則說:「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在這裡找到了真實的樣貌,也看見了人與土地之間的深厚連結。」這段經歷,讓年輕學子更理解農村的多元面貌,也激發了未來持續投入地方發展的熱情。


國立臺東大學指導老師陳盈如表示:「這不僅是一次駐村,更是一場跨世代的生命交流。學生們帶著專業進入社區,也從居民身上學到腳踏實地的生活智慧。」瑞源社區發展協會曾瑞惠理事長則感謝團隊的投入:「有了年輕人的創意與活力,我們的社區不只是更熱鬧,還多了對未來的想像與希望。」
這篇文章 臺東大學「RE喜待鹿樂源」團隊進駐瑞源綠照社區開創樂齡共學 最早出現於 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