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智慧綠金再創輝煌 台中農業成果豐碩

(焦點時報/鄒志中報導)     台中農業數位智慧化再升級!從傳統田間到數位雲端!為力推農業成台中強大經濟的一環,加速智慧農業的全面推動,實現「幸福台中,智慧升級」的城市發展願景;台中市目前正掀起一場農業革命!從傳統的靠天吃飯、依賴經驗判斷,全面轉型為數據驅動、智慧決策的新時代。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城市經濟結構的策略性調整。台中市長盧秀燕明確指出,儘管農業過去常給人勞力密集、收入不穩的弱勢印象,但透過科技賦能,智慧農業正被重新定義為一個具有強大潛力的策略性產業,將成為台中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

據了解,台中市農業局長張敬昌2025年8月12日在台中市政會議上,以「從傳統到智慧──台中農業的進化之路」為題,進行專案報告,詳細闡述了台中市推動智慧農業的豐碩成果與未來發展藍圖,旨在全面提升生產效益、實現環境永續,並達成產銷平衡的願景。

從挑戰到轉機:科技賦能農業新生命

台中市長盧秀燕強調,台中農業正透過智慧科技進行深度轉型。一系列尖端技術的導入,如無人機精準施肥、智慧監測系統等,不僅顯著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降低了田間作業中暑與意外的風險,更透過精準管理,有效節省生產成本、大幅提升農產品的產量與品質。其環境友善的特性,確保了食品安全與永續發展。這股新浪潮成功吸引了新世代青農的熱情投入,也讓資深老農能在科技輔導下,延續其寶貴的農業經驗。台中市長特別肯定台中市農業局在張局長的卓越領導下所取得的成就,並衷心感謝台中市各地農會及青農的努力與奉獻,承諾將持續推動農業成為台中經濟強大的一環。

張局長進一步指出,過去農業生產模式多仰賴人工作業與經驗傳承,面臨氣候判斷失準、產量預估偏差、產銷斷鏈以及碳足跡難以追蹤等諸多挑戰。智慧農業的導入,則徹底扭轉了這些困境。透過即時氣象與預警系統、大數據分析及產銷資訊透明化,結合智能機具與自動化管理,不僅有效解決了高齡農民與農業缺工的問題,更將精準生產提升到全新層次。其核心應用涵蓋:

即時監測與遠端管理: 精確感測土壤水分、酸鹼值與電導度等數據,依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精準調整施肥時機與用量,實現「智慧灌溉」與「精準營養」。

市場導向的精準生產: 透過大數據分析市場行情與需求變化,提前掌握採收時機與作物種類,大幅降低滯銷風險,確保農產品能以最佳狀態進入市場。

遍地開花:智慧農業示範場域的卓越成效

台中市各區早已建立多元智慧農業示範場域,成果豐碩,遍地開花。例如,大安的水耕蔬菜、大甲的無人機應用、大肚的大豆、大里的番茄、新社的香菇及文心蘭等,無一不見證科技帶來的顯著效益。其中,新社香菇導入水簾立體化溫室技術,不僅菌絲生長速度提升25%,更節省高達四成的用水量;外埔養豬場則透過精準餵食與廢水循環利用,完美體現環保與效率的雙贏。這些成功案例證明了智慧農業在提升產值與管理效率上的巨大潛力。

跨域整合,永續發展:智慧農業聯盟擘劃未來

為加速智慧農業的全面推動,台中市更前瞻性地成立「智慧農業聯盟」,匯聚產銷班、農會、科技業者、學研機構與通路商等跨領域夥伴,進行深度整合與技術導入。該聯盟以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為核心價值,推動智慧派工、老農照護、農產品產銷履歷建置及碳足跡盤查等關鍵策略。透過系統化管理,不僅提升農產品的新鮮度與品牌信任度,更逐步實現碳排放的逐年減少,彰顯台中市對永續發展的承諾。

以「大豆ESG永續智農聯盟」為亮點範例,該聯盟透過無人機精準噴藥與水旱輪作制度,成功將藥劑與肥料使用量分別減少30%至40%,每公頃作物更節省高達7,000噸用水,並創造了5,000萬元的新增雜糧產值,更帶動超過10種大豆相關產品的上市,展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完美結合。

展望未來:從田間到餐桌的智慧永續鏈

展望未來,台中市將持續深化智慧農業的應用廣度與深度。台中市農業局長張敬昌表示,繼大豆的成功領航後,水稻與香菇等關鍵作物也將陸續啟動智慧化升級。台中市的目標是讓農業供應鏈「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步都更加精準、高效、永續,進而實現「幸福台中,智慧升級」的城市發展願景。透過科技與人文的結合,台中農業正大步邁向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智慧農業的典範,為經濟增長注入綠色動能。

Related Posts

1 of 3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