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違法盜採再現美濃 黃彥毓批市府「看得到、攔不到」 要求啟動非法採石治理試辦機制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高雄市美濃區吉洋里近日發生大規模非法砂石盜採,農地遭掏空深達20公尺,地基受損、道路變形,甚至形成「人工湖」險象,嚴重威脅當地交通與居民安全。對此,高雄市議員黃彥毓痛批,市府雖依法開罰、移送偵辦,卻仍停留在表面應對,對於日益有組織化、跨區域流動的非法盜採行為,毫無實質嚇阻力。

黃彥毓指出,這類案件早已非個案。根據議會過去調查,高雄市長年位居全台盜濫採熱區,荖濃溪、美濃與旗山等砂質地帶更是重災區。儘管市府早已全面暫停陸砂開發,並由工務、水利、農業等局處分權管理,但整體制度架構未能有效回應非法採石模式的轉變,導致治理成效有限。

「罰則再高,收不到就是零。」他批評,本案雖祭出300萬元裁罰,卻可能如以往案件一般,最終僅留紙上數字。市府長期依賴《土石採取法》開單處分,對於具規模、運作成熟的非法業者幾無實質威嚇。而在執行端,仍仰賴巡邏箱與稽查人力進行現場管理,對夜間施工或機具車隊跨區調動,形同「看得到、攔不到」。

黃彥毓表示,早在今年上半年議會質詢中,他就曾指出市府對於非法採石治理模式過於被動,建議應超前部署、啟動跨域整合。他進一步主張,市府應盤點全市高風險區域,導入即時科技監測與AI異常預警系統,提升動態掌握能力,同時強化與中央協商,在特定區域試辦非法採石治理計畫,補上現行法規無刑罰、無強制力的制度缺口。此外,他強調,應明確擴大共犯認定責任,將違法行為追究至地主、承租人、機具與車隊,建立連坐制度,才能有效瓦解整體鏈結。

「這不是第一案,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案。」黃彥毓強調,市府若仍以單一法條、單一局處分頭管理非法採石,終將讓高雄農地不斷淪陷。他呼籲市府盡速檢討整體治理架構,從制度面著手,拿出決心與策略,守住土地安全與公共信任。

 

Related Posts

1 of 3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