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萬巒鄉長林國順,接待來訪美和科大社工系師生進行座談與參訪。(圖/萬巒鄉公所)
【亞太新聞網/記者黃星瑜/屏東報導】
為回應超高齡社會與青年外流的挑戰,萬巒鄉公所在林國順鄉長帶領下,積極推動「共生社區」理念,結合社區照顧、產業發展與文化觀光,期望讓長者安居、青年返鄉樂業,打造世代共融的宜居家園。
關於共生社區理念與發展現況方面,林國順鄉長回應美和社工系學生涂亦臣提問表示,共生社區的核心在於分工與互助,過去部落有清楚的角色分工,現今因經濟結構改變,青年需外出工作,社區失去主要經濟支柱,為重建自給自足的基礎,鄉內各村正依自身特色發展產業聚落,例如養殖、瓜果栽培、自有品牌農產品行銷等,並藉由合作社與通路開發,創造在地經濟動能。
▲林國順鄉長表示,共生社區的核心在於分工與互助。(圖/萬巒鄉公所)
林鄉長也指出,在社區照顧方面,全鄉14村關懷據點布建率達100%,除共餐與日常照護外,更融入老幼共學,促進母語傳承與祖孫情感連結,林鄉長強調,老幼共學不僅是照顧模式,更是凝聚社區情感的重要力量。
▲林鄉長也指出,在社區照顧方面,全鄉14村關懷據點布建率達100%。(圖/萬巒鄉公所)
幼兒支持與青年返鄉誘因議題,美和社工系學生曾惠玲提問,關於將共生理念落實於幼童教育,林鄉長表示,萬巒鄉幼兒人數約300名,全額免學費僅收保險費,並提供營養午餐與點心,降低家庭負擔。雖然教育支持可吸引部分年輕家庭返鄉,但要真正促成青年長期留鄉,仍須依靠整體產業與分工體系的健全發展。
▲老幼共學不僅是照顧模式,更是凝聚社區情感的重要力量。(圖/萬巒鄉公所)
泗溝村風雨球場多功能規劃及落成方面,目前在泗溝社區實習的學生杜妍緹提問,針對泗溝村風雨球場工程,林鄉長說明,該場館將以大武山拱形意象設計,結合體育、文化、產業與觀光功能。平日可作為運動與青少年訓練中心,假日則舉辦市集、劇團表演及社區活動,並規劃為旅遊集散與轉運據點,串聯周邊景點與產業聚落,成為萬巒鄉的文化與經濟引擎。
▲林鄉長表示,泗溝村風雨球場多功能規劃為旅遊集散與轉運據點,串聯周邊景點與產業聚落,成為萬巒鄉的文化與經濟引擎。(圖/萬巒鄉公所)
就讀美和社工碩士班的涂兆翔關注在長照機構與社區照顧連結,提問目前鄉內共有7間長照機構,涵蓋住宿型、養護型與日間照顧型,林鄉長表示,雖各機構屬不同性質,但鄉內社區關懷據點與民間團體會主動與之互動,舉辦活動、共享資源,補足家庭照顧不足,未來可持續強化在地平台,促進長照機構與社區資源之間的意見交流與服務連結,做為縣府長照處與機構之間橋樑。
美和科技大學民生學院暨社工系主任李昭憲教授表示,透過師生實地田野調查及訪談,發現萬巒鄉在共生社區推動上的作法,展現了將照顧服務、產業經濟與文化觀光融合的創新模式,不僅能延緩高齡化社會帶來的壓力,也為青年返鄉發展創造更多可能,對其他鄉鎮具有重要借鏡價值。
▲李昭憲教授表示,透過師生實地田野調查及訪談,展現了共生社區將照顧服務、產業經濟與文化觀光融合的創新模式。(圖/黃星瑜)
林鄉長回應師生提問鄉長個人展望未來服務藍圖時,歷經兩屆鄉長任期的歷練,林鄉長深知地方建設與鄉親需求,並以具體成果贏得鄉民信賴。展望未來,他懷抱對家鄉的熱愛與責任,正積極規劃參選縣議員,期望將多年經驗與資源整合能力,延伸至更廣的舞台,爭取更多建設經費與政策支持,開創鄉鎮發展新契機,造福更多鄉親,讓萬巒的幸福藍圖持續向前邁進。
▲林鄉長期望將多年經驗與資源整合能力,正積極規劃參選縣議員,造福更多鄉親。(圖/萬巒鄉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