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電動車產業正加速「出海」,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發布最新報告,2024年中國電動車供應鏈的海外製造投資金額首度超越本土,創下自2014年有紀錄以來新高,顯示在中國內需市場競爭白熱化與出口關稅急遽升高情勢下,中企正透過海外建廠換取他國政府支持。
數據進一步顯示,中國電動車產業2024年在本土製造投資僅約150億美元,較2023年的410億美元大幅縮水,更遠低於2022年逾900億美元的高峰。相較之下,海外投資總額雖低,但2024年「勉強超過」本土投資,且是以電池廠為主,占比高達74%,另外,整車組裝廠投資也呈現快速增長。
榮鼎集團報告指出,歐盟近年主張「反補貼調查」與市場准入門檻提高,將推動更多中國車企直接在當地建廠,以降低關稅風險並取得市場准入。
在具體案例上,中國車廠長城汽車上周在巴西啟用首座工廠,並考慮再建新廠;比亞迪(BYD)也在7月啟動巴西首廠投產,年初雖曾因勞動爭議遭罰,但該公司今年前7月海外銷量已突破54.5萬輛,遠超過2024全年的41.7萬輛。
與此同時,中資供應鏈廠商也加快布局,中國電池材料製造商格林美(GEM)第二季宣布投資2.93億美元擴充印尼前驅體產能,成為當季最大單筆電動車零件海外投資。寧德時代旗下的遠景能源(Envision)6月也正式啟動在法國的首座電池廠。
值得注意的是,依榮鼎集團統計,中國電動車產業海外製造計畫的實現率僅25%,低於本土45%,且取消率是本土的兩倍。報告示警,中企未來還須面對中國官方對「技術外洩、就業流失與產業空洞化」的疑慮,北京很可能收緊戰略產業的對外投資審批。
業界觀察,隨著特斯拉等全球車廠持續強化電動化產品線,中國品牌出海戰略若能順利落地,將在歐美與拉美市場對傳統車企構成更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