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機控制器廠商新代科技 (股票代碼:7750),2024年以153元股價登錄興櫃,今年4月以來,股價一路衝高,由345.5元飆升至最高903元歷史新高,截至今天為止,仍然高達881元。
新代科技也預計將於9月底中旬,轉為上市股票,成為上市高價股新成員。
新代科技長期深耕機床控制器的軟體及硬體技術研發,主力產品包括工具機控制器系統、伺服驅動、伺服電機等。
2018年成立的聯達智能,主攻工業機器人手臂、機床聯網、自動化系統等;同(2018)年併入的正鉑雷射,專注於雷射與電漿應用等減碳製程設備,聚焦工業智慧零碳化。
新代集團訴求提供一站式工業4.0解决方案,融合IIoT、大數據、雲端計算等應用,提供客戶完整的解決方案,實現數位轉型、智慧工廠的願景。
主辦輔導券商台新證券副總葉盛弘形容,新代科技董事長蔡尤鏗(如上圖右,記者李錦奇攝影)、總監黃芳芷(如上圖左),夫妻兩人好比是《神雕俠侶》,蔡董事長像是郭靖,專注研發,累積實力,走出一個不一樣的市場定位;總監則像是黃蓉,因為出身教育體系,知道如何訓練員工,在不同階段調整組織,協助郭靖達到想法,兩人合作無間,讓新代科技市值近5百億元,寫下重要里程碑。
董事長蔡尤鏗指出,今年是新代科技成立滿30週年,一路以來,一步一腳印,面向下個30年,將有地緣政治、AI時代挑戰,新代選擇進入資本市場,有別於過去單打獨鬥,期待藉著資本市場力量,除了獲得資金支持,也希望提高能見度,讓更多人看到,有助選才留才,尤其是國際人才,以及企業與企業合作,才能走得更快更穩。
蔡尤鏗指出,新代將結合更多夥伴,深耕臺灣,跟機械業與製造業者,攜手打國際盃。他並指出,新代正在規劃第五個5年計畫,大方向是針對智慧製造、AI深度融合,如何讓控制器結合感測器,結合雲端AI,讓機器更聰明;另一個方向,是看到少子化趨勢,未來需要藉由自動化,包括工業互聯網的環境,降低對熟練工人的依賴,讓更多軟體來協助工廠管理,降低對人工的依賴。
總監黃芳芷補充指出,如果有業者想做機器狗,新代雖然不是產品最終製造者,但可以幫忙製作小腦(控制單元),扮演夥伴角色,至於產品大腦,可由輝達來生產。
前年,新代營收78.7億元,毛利率41%,稅前盈餘8.49億元,每股盈餘(EPS)10.85元;去年,營收成長至108億元,毛利率44%,稅前盈餘17.64億元,EPS暴增至22.31元;今年,前7月營收81.84億元,年增25.72%;上半年稅後淨利10.8億元,年增34.1%,EPS達17.2元。
新代財務長林東旭指出,上半年毛利率46.24%,主要是降低成本與產品組合改善,也就是高毛利產品占比提升。由於90%營收來源是中國,因此對等關稅,對新代影響不大。
不過,工具機產業面臨關稅衝擊,業者陸續傳出「做四休三」的無薪假或集中排休措施。對此,董事長蔡尤鏗不諱言地說,這幾年,包括匯率變化、大陸機械業崛起,使台灣工具機產業面臨挑戰,不過,智慧製造可讓設備更聰明,感測器跟零組件整合,裝在工具機裡頭,變成智慧機械,而台灣有半導體優勢,這些是日、德國幾乎不可能有的。
另外,如何跟AI技術、工廠廠域融合,結合上中下游,面向AI與智慧製造的需求,用生態系方式,跟國際大廠產生差異化,成為客戶首選,否則只能比價格。
蔡尤鏗強調,工具機產業出口到美國,目前比較辛苦,但也看到業界轉型,例如轉到半導體,或者轉型到航太,而這種經營彈性也是台灣工具機產業的特色,雖然辛苦,並不看衰未來。
面對全球製造業的加速進化與智慧化浪潮,蔡尤鏗(如上圖,記者李錦奇攝影)為新代擘劃下一世代智慧製造的新格局,將從AI產線智能、永續治理到人機協作,全面推動產業升級。
~以AI驅動行業智能化演進
針對工具機、電子、車用零組件等高精度製程行業,以AI協助即時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優化加工參數、自動補償偏差。透過即時感知與數據驅動控制邏輯,實現設備自適應、製程自我校準,打造具彈性、穩定且高效率的智慧產線。
~建構機器人協作網絡,拓展人機共作場域
新代持續深化智慧機器人技術,從單機應用走向機台聯網與視覺辨識導入,打造具備判斷、協同與行動力的機器人系統。未來將推動更多橫跨上下游製程的人機協作場景應用,以高度模組化與快速部署能力,回應少量多樣、彈性製造的市場需求,並持續朝智慧機器人、四足機器人領域開拓發展。
~導入雲端永續生產治理,邁向智慧管理競爭力
企業的下一場競爭,將是碳與數據的戰場。新代以自研平台 SynFactory 為核心,整合能源、碳排、生產與環境數據,提供可行動的 ESG 管理解決方案;結合雲端運算與精實管理諮詢,協助企業建立長期且穩健的數位工廠體質,落實綠色製造與營運韌性。
在全球佈局方面,新代同步展開跨區生產基地計畫,擴大供應韌性與在地服務能量。2026年第二季將完工啟用中國蘇州總部第二廠,2027年第二季啟用馬來西亞第二廠,並持續規劃2028年第四季在台南科學園區建置智慧製造新基地,以全球化布局打造技術供應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