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宋佳景 台中報導】
八方藝術節藝術展倒數第二檔《浮生千山路》,於8月19日至24日在台中登場。展覽由居住於北屯大坑山的美國雕塑與陶藝家畢森德(Darryl Bisson),與台灣繪畫及磁磚藝術家陳映潔聯袂展出。這對跨國藝術伴侶在台中生活與創作逾二十年,以山居為基點,淬煉出融合文化、精神探索與詩意敘事的獨特語彙,邀請觀者走入一場關於「無常」與「永恆」的藝術旅程。


總策展人賴慕芬指出,畢森德自1990年代末離開紐約,追隨愛人來到台灣定居,擅長陶藝與裝置藝術,作品關注物質世界的現實性,並試圖調和二元對立,超越物質限制,探尋精神經驗。陳映潔則專攻繪畫與磁磚藝術,作品多取材於夢境與日常經驗,色彩運用時而如雲煙縹緲,時而厚重堆疊,經常以橫幅或長卷形式,引導觀者如同行旅。


此次展覽中,陳映潔帶來〈斯科派洛斯的故事〉,此為她與畢森德於2024年赴希臘斯科派洛斯(Skopelos)駐村時的水彩創作。坐在地中海岸邊,她以流動筆觸與層疊色彩,捕捉島嶼風光,敘事性風格裡蘊含東方詩情。畢森德則自詡為創造「神話式圖像(mythic image)」的藝術家,他的雕塑常融入時間元素:如《無常之梯》(2018),以蠟與木頭構成高240公分的階梯,隨蠟質融解而逐步消失,直面時間不可逆的流逝;《脆弱之筏》(2014),則以85根等身木製骨骼組成環形木筏,象徵人體有限與靈魂在永恆之海的漂航。


臺中市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表示,兩人曾於2002、2003年連續兩屆同時獲選為台中火車站「20號倉庫」駐村藝術家,2013年亦於大墩文化中心分別舉辦個展,長年深耕地方。


2025年為八方藝術節首屆舉辦,活動以「跨域交流、匯聚多元」為核心理念。賴慕芬強調,感謝國立台灣美術館、壹元書院、高雄師範大學東南亞暨南亞研究中心及台中YMCA的共同策劃,未來希望透過公開甄選機制,持續邀請更多優秀藝術創作者參與,讓不同文化與藝術形式在此交會、共鳴。
這篇文章 浮生千山路 跨國藝術伴侶的山居書寫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