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漾新聞| 雄新獎揭曉 三位新住民老師點亮語言星光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114年度第二屆「雄新獎」今(24)日上午於五甲國小視聽教室隆重舉行,三位優秀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老師獲頒殊榮,分別是印尼語施美燕、越南語符楚蘚,以及越南語陳黎江翠。她們長期深耕校園,傳遞母語與文化,不僅協助新住民子女與家庭建立情感連結,也讓更多台灣學子透過語言課程感受跨文化的魅力。

高雄市教育局專委張紋誠在典禮上感謝這群老師的付出,強調她們不僅是語言的傳遞者,更是文化的橋梁。新住民語文課程自108學年度開設至今,短短六年間成長近十倍,目前全市已有1,071班、超過2,000名學生選習,包括越南、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緬甸與柬埔寨等七國語言。今年度仍有71位教學支援老師在校園深耕,讓新住民子女延續母語,也讓更多孩子培養尊重多元文化的眼界。

印尼籍施美燕來高雄大學就讀,因愛情與高雄結緣後定居。她不僅語言能力多元,更善用AI工具自製教具,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讓學生唱印尼歌、穿傳統服飾、烹飪印尼料理,甚至模擬市集擺攤,把課堂變成小型嘉年華。她笑說,語言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玩中學」,孩子們在快樂氛圍中自然掌握母語精髓。

符楚蘚則因婚姻來到高雄。她初任教時遇到一位學生母親不會說國語,孩子因而難以與母親溝通。她毅然決定投入教學,幫助孩子學會越南語,同時鼓勵母親學習中文。她深知母語是一種情感紐帶,更是一種身份認同。站上講台,她不僅是「在台灣的越南人」,更是文化分享者與價值傳遞者。

陳黎江翠初抵高雄時,面對語言與文化衝擊,曾一度陷入適應困難。她隨同同事丈夫返台定居後,把這段經歷化為力量,投身新住民語言教育。她強調,陪伴孩子學習母語不僅是課堂上的傳授,更是一起走過成長歷程的見證。她用自身的故事告訴學生,要勇敢說母語,更要勇敢迎向未來。

張紋誠指出,語言學習的推展,不僅讓新住民子女找回文化根源,也讓更多台灣學生具備跨文化行動力。教育局將持續深耕,讓校園成為多元共融的舞台,培養尊重、接納並欣賞差異的下一代,進一步營造和諧的多元社會。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雄新獎 #新住民語言 #多元文化 #教育局 #高雄校園 #跨文化交流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獲得高雄市第二屆「雄新獎」優秀新住民語文支援教師施美燕、符楚蘚、陳黎江翠。(從左到右)。

▲獲得高雄市第二屆「雄新獎」優秀新住民語文支援教師施美燕、陳黎江翠、符楚蘚。(從左到右)。

▲高雄市教育局專委張紋誠(右一)、五甲國小校長陳泱澤(左一)表揚優秀新住民語文支援教師施美燕(右二)、符楚蘚(圖中)、陳黎江翠(左二)。

Related Posts

1 of 3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