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影像說海,臺灣共響!海洋委員會、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贊助、薛常慧助理教授及來自巴西的莉吉雅‧巴博薩(Lygia Barbosa)二位導演共同執導的《激流台灣》系列,於今(25)日假喜樂時代影城西門今日店召開首映記者會,邀請國人鎖定原視頻道,隨著主角Pedro Oliva踏浪遍訪臺灣水域奇景,走進海洋孕育的繽紛文化。
「復振航海文化力」,讓海洋成為跨越疆界、牽起心靈的力量
海洋委員會表示,薛常慧助理教授及莉吉雅‧巴博薩二位導演,乘著水域與文化的流動跨越國界,串聯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臺灣的睛典文化映像有限公司及巴西的蘇斯特攝影電影有限公司(SUESTE Photography Film Studio),透過以船會友的概念,從海洋的源頭出發,經由水域的視角,探訪臺灣藍色國土的美麗故事。影片裡藉著激流獨木舟跳瀑世界紀錄者佩德羅‧奧力瓦(Pedro Oliva)的航跡,與臺灣蔚藍舞臺的舵手們面對面,一起看見從海口人文環境再生、海上載具舟船復造到永續漁業、永續海洋的深刻風景。《激流台灣》呼應著「復振航海文化力」的號角,讓海洋成為創意無限、接軌世界的舞臺。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隨著主角佩德羅‧奧力瓦從臺灣多高山而四面環海的環境中,感受臺灣海洋從源頭到出口形構而成的水域博物館。而造舟達人溫志榮(大沐老師)怎麼告訴觀眾,舟船就像一所學校,因為造舟這個過程牽涉到各種領域的學習,比如舟的結構,來自於如何划行,造舟時需要丈量,牽涉到幾何及數學,為了讓孩子喜歡划舟,所以導入河流
激流臺灣,且看二位女性導演以鏡頭訴說臺灣的水域故事。
「激流台灣」以水域冒險為主題,如此陽剛的題材,卻是由莉吉雅‧巴博薩與薛常慧兩位女性導演共同執導,不僅呈現更多女力精神,亦包含運動平權、移工權益、原民文化等不同面向的水域故事,讓這個影片計畫有相當獨特的視野。
莉吉雅是巴西首位與網飛(Netflix)合作的紀錄片導演,由於她的父親是船員,讓她自小熟悉各種水域活動,她第一個拍攝的水域故事,即是與韓國文策院合作的「海女」(Haenyeo)紀錄片,這個契機促使她投入故鄉的水域影片拍攝,包括花費70天橫渡亞馬遜河拍攝流經各國的故事,或是串聯全球漁業現況的「漁人之聲」(Fisher’s Voice)、「巴西之海」(Mar Brasil)等作品;導演薛常慧則是因受邀拍攝水域巡守隊及二仁溪,在與巴西夥伴分享的過程中發現臺灣的二仁溪,與巴西聖保羅(São Paulo)的鐵特河(Rio Tiete)有著跨越國界的相似命運,於是雙邊合作「污川再生首部曲」(Resurrection Rivers)紀錄短片。這樣的合作機會,促使原本是旱鴨子的導演薛常慧決定探索自身水域,用鏡頭為這片既親近又陌生的藍色國土譜寫動人的篇章。
藝文引領藍色航道,海委會邀請各界共推「復振航海文化力」
薛常慧導演表示,《激流台灣》不僅是個影片計畫,更重要的是串聯結盟的行動,讓更多人看見在各個水域耕耘的夥伴們所留下的努力與成果,繼而喚起更多人以實際行動參與。
本次以教育培力參與計畫的玄奘大學,校長簡紹琦表示,這是難得的國際合製影片計畫,非常符合學校精緻教學的大方向,同學有幸第一線觀摩參與,無論在實務操作,以及不同技術領域的溝通交流,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在未來也期望推動更多類似的計畫,以加強發揮學用合一的效果,培育更多有能力參與國際合作計畫的生力軍。
海委會期待藉此拋磚引玉,以這場跨國共製、產學合作與創作培力的藝文行動領航,促進更多的政府機關、學校及民間團體加入「復振航海文化力」的行列,從舟船、從航行、從行動,一起投身海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豐富國人海洋文化底蘊,推動向海發展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