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農曆七月往往帶有禁忌與神祕氛圍,但台南融合寵物與文創的複合空間「角落有貓」赤崁樓店,今年卻別開生面,把鬼月變得溫暖又趣味。業者推出「貓道士出巡 × 民俗文化週」,透過萌系貓咪換上道士裝、祈福互動、在地故事講古及文創展演,讓民眾在農曆七月裡,不只祈安,也能得到療癒與文化滋養。
「招福驅煞日」自鬼月起每日登場,人氣店貓「歪歪」與「拿鐵店長」等多隻貓咪將換上道士裝扮,展開「貓道士巡店儀式」。進門的來客不僅能獲得象徵祈福納祥的祝福,還能在現場書寫「祈福明信片」,留下心願。店內更貼心準備限量「祈福手鍊」每日20份,將文化儀式轉化成小而美的溫度陪伴。
除了祈福,夜晚的「角落講古夜」同樣熱鬧登場。每週二下午五點半,邀請台南重量級文史講者,為大眾揭開巷弄背後的神祕故事。9月2日由台南水道博物館館長黃文鍠講述「最強女鬼」的文化傳說;9月9日則由明信片達人邱浡洧分享黑貓帶他穿梭百年巷弄的奇幻經歷;9月16日壓軸登場的阿春爸,將以台語趣味解說,帶領聽眾回到舊時台南的庶民記憶。講座採預約制,每場限額15人,入場只需小額支持100元,便能獲得祈福手鍊與明信片禮品,讓知識與文化的交流更添溫度。
業者表示,期望農曆七月不只是「避免」或「禁忌」,而是能透過藝術、文創與貓咪的陪伴,轉化為一個值得期待的月份。他們強調:「寫一封信、聽一場講古、和貓咪打聲招呼,這些小小的互動,都能讓人得到療癒。」
同時,「角落有貓」二樓化身「文創專區」,號召在地職人共襄盛舉。邱浡洧首度展出「黑貓明信片」系列,並搭配「緩寄信箱」互動裝置,讓信件寄送的等待化為美好儀式感;「樂福手作 × 簡小聖」帶來結合貓狗意象的刺繡生活雜貨;「木頭愛上貓」展示台灣手工原木家具及貓奴限定周邊;「角木先生」則以藝術娃偶與木藝創作吸睛。現場更特設交換專區,推廣台南市政府「巷仔貓」文創商品,讓文創與社區串聯起來。
農曆七月的台南,因為「角落有貓」而別具風貌。這裡不再只是避談鬼魅,而是文化、藝術、寵物與社區共融的場合,讓人們在鬼月裡也能安心、療癒並收穫記憶。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台南 #角落有貓 #貓道士出巡 #鬼月講古 #台南文創 #祈福手鍊 #阿春爸 #黃文鍠 #邱浡洧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


▲鬼月也能療癒!台南「角落有貓」貓道士萌翻祈福納祥。


▲鬼月也能療癒!台南「角落有貓」貓道士萌翻祈福納祥。


▲鬼月也能療癒!台南「角落有貓」貓道士萌翻祈福納祥。


▲鬼月也能療癒!台南「角落有貓」貓道士萌翻祈福納祥。


▲鬼月也能療癒!台南「角落有貓」貓道士萌翻祈福納祥。


▲鬼月也能療癒!台南「角落有貓」貓道士萌翻祈福納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