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加註的弦外之音 柯建銘的自保與賴清德的責任

民進黨大罷免潰敗,黨內矛頭指向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綠委王世堅毫不留情,繼先前送衛生紙要柯「自己的屁股自己擦」,如今接續賴系立委開嗆,毫不留情要柯別再說「謝謝指教」,應該說「謝謝收看」。黨內同志爭相為他送行,但柯也不是省油的燈;以詩喻情之外,他問「窮盡一切可能讓國會過半,何錯之有?」並提醒「多注意風災及關稅問題。」劍指何方,昭然若揭。

柯建銘從第一屆國會就擔任立委,立院資歷無人能出其右,不說吃的鹽比那些年輕立委吃的米多,黨內外政爭宮鬥他豈會陌生。不甘任人宰割的柯建銘,在連續幾天的「謝謝指教」後,他引曹植《七步詩》自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隱喻同志相殘過甚。但他並未止步於典故,而是另加40字自辯,稱大罷免是「窮盡一切可能讓國會過半」,何錯之有?更語帶玄機提醒「多注意風災及關稅問題。」七步詩之外的加註看似枝節,實則是直指總統兼黨主席賴清德施政痛點的警語。

這是自保還是示警?柯建銘若成為綠營罷免失敗祭壇上的羔羊,賴清德可以全身而退?或說應該全身而褪?誠然,柯建銘的「大罷免大成宮」令人印象深刻,但高喊「與公民團體同行」的賴總統影響力更不容小覷。如今戰役敗北,府院人事雖有更動,但總統可曾向全民致歉,行政院長也未扛責下台,獨獨讓「窮盡一切可能讓國會過半」的柯建銘被推上風口浪尖。柯的不甘心可想而知。柯要黨內諸將別急著斬首,警告將以「揭短」相抗?

說柯是負隅頑抗,其實也不無幾分道理。民進黨為了大罷免在颱風的應變荒腔走板,連民進黨大本營都罵聲連連;面對美國關稅談判令國人失望,談判前自信滿滿,卻掩蓋不了台灣缺乏財經談判人才與產業戰略的窘境。這些失分早已反映在民調裡。柯建銘不點則已,短短幾句加註直擊要害。煽動大罷免或許是柯建銘的責任,但執政失能恐怕也是賴總統無法卸責的致命傷。

無論如何,歷史給了啟示。曹植以七步詩苟延殘喘,卻終身被架空。柯建銘再怎麼巧辯,民進黨內對他的不滿恐怕也不好招架。賴系立委林俊憲呼籲改革,同樣被稱為賴清德子弟兵的郭國文指控柯建銘「假傳聖旨」,年輕世代立委林淑芬批柯「一言堂」。黨內砲聲隆隆,獨見新北立委蘇巧慧力挺,卻引來同志暗嗆。

其實民眾真正關心的不僅是「柯建銘該不該下台」,更是「民進黨失敗是否真心反省」。大罷免自始至終不是「價值之戰」,而是「席次之戰」。郭國文自己承認,許多法案被刻意壓下,只為了不讓藍白得分。這種「為黨算計,不為民謀利」的邏輯,才是選民投下不信任票的真正原因。民進黨若真以「柯下台」作為止血,民眾未必埋單。賴總統若不正視民意、不承認決策核心的錯誤,只想利用柯的剩餘價值,背起大罷免大失敗的鍋,恐怕難以修補民心。

柯建銘走到這一步,或已無法逆轉時局。但他的提醒,意外揭露了民進黨如今的處境。黨內同志相煎太急的家務事之外,對風災及關稅的處理距離民意太遠,以及諸多政務荒弛,更應該被正視。

Related Posts

1 of 3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