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低碳科技創新x園區永續治理 中科管理局建構綠色科技創新生態系


▲中科管理局許茂新局長(前排左3)與共同參與活動的綠色科技廠商合影。(圖/中科管理局提供)

【焦點時報/記者羅蔚舟報導】呼應行政院「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中科正積極推動低碳科技創新與園區永續治理之前瞻布局,中科管理局8/27日舉辦「多元驅動指路淨零∞綠色科技低碳產業群聚共創」記者會,匯集5家含括智慧製造、碳資產治理、區塊鏈碳權交易、負碳材料與碳移除技術等多元解方之綠色科技廠商及合作夥伴,共同展現中科在推動招商投資、產學合作及公私協力共創加速低碳科技創新的具體成果。


▲中科管理局許茂新局長(左6)、施文芳副局長(左1)、潤譽科技陳輝雄董事長(左2)、東邦利昂鈴木幸男總經理(左3)、睿德系統陳正偉總經理(左4)、馬森科技賴柏鈞協理(左5)、光泰環能彭俊明總經理(右6)、大自然交易平台林群貿董事長(右5)、先進材徐惇穎董事長(右4)、台泥公司許雪卿廠長(右3)、一品景宋料望董事長(右2)及中科管理局王俊傑副局長(右1),手持加入國際認證生物炭的培養土,為園區常見的光臘樹苗注入養分,具 26.25 公斤長效封存碳的效能,象徵將碳封存與永續的力量注入台灣土地。(圖/中科管理局提供)

中科管理局長許茂新表示,面對全球氣候危機與國際減碳壓力,產業雙軸轉型與綠色經濟已是企業發展之核心課題。科學園區是引領綠色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驅動國家低碳轉型的重要場域,需積極推動促進產業及供應鏈減碳,引領科技產業邁向淨零開創新商機,提升產業競爭力,透過整合資源與技術,構築在地低碳產業生態系,讓臺灣在全球綠色經濟浪潮中攻占要地。

中科管理局指出,減碳淨零目標是空前挑戰,也帶來產業轉型與創新商機。減碳需求加速企業導入AI、IoT、數據分析等智慧技術,提升能源效率與生產效能,甚而衍生嶄新的低碳材料與替代製程。低碳原料、再生能源採購、碳盤查服務等新興產業隨之快速崛起。企業為透過碳交易抵減排放,創造額外收益或降低碳費負擔,帶動碳權交易市場逐漸活絡。今日參與的5家園區廠商皆在其專業領域提出具可實證性、具擴散潛力的低碳解決方案。

在技術應用方面,馬森科技專注「智慧觸覺切削系統」與「晶圓運輸模組」,導入AI演算法與高精度感測器,實現製程即時監控與碳排數據擷取,可廣泛運用於半導體、光電及精密機械等製程設備之效能,有效協助整體製造業提升精密度、智慧化、能源效率與碳治理能力。

在碳金融與資產治理方面,睿德系統自主研發碳資產管理系統,提供企業涵蓋碳盤查、碳足跡計算與ESG報告的一站式服務,支援ISO國際標準,協助企業數位治理與淨零轉型接軌。

大自然交易平台將碳權交易對接與國際市場,結合區塊鏈與不動產數位化技術,打造全台首座自然碳匯上鏈媒合系統,並與新加坡CIX碳權交易所建立策略聯盟,協助企業參與國際碳市場,開創碳金融新局。

先進材科技則在材料替代領域,研發以「竹代塑」的創新材料,推出100%可生物降解的竹纖複合粒子,並整合AI碳足跡演算系統與ERP平台,為出口企業提供因應CBAM與ESG規範的永續材料解方。

光泰環能引進符合國際認證的先進負碳技術方案,已於台中園區導入德國最先進的氣候機器—「臺灣山椒魚號」,並與中科管理局合作推動示範計畫成立「臺灣碳移除中心」,以中科園區修剪樹木的枝條作為原料進行熱裂解,將樹木生質材產製高品質的生物炭,妥善運用到土壤裡,可達到永久(千年)固碳效果,而樹木經光合作用所吸收之二氧化碳,也可透過氣候機器熱裂解成生物炭,再依照國際方法學(Global Biochar C-Sink Standard )轉為可供交易的國際碳匯。

示範計畫產出的第一批生物炭已通過歐洲生物炭驗證(European Biochar certificate, EBC),並已應用回歸於園區土地,進而已取得台灣第一張國際碳匯憑證(C-sink),可於全球碳交易市場上架;同時也獲得國際最大碳移除數據平台CDR.fyi登記為全亞洲第一件設備專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EBC認證程序是應用全球最新且嚴謹的數位驗證技術(dMRV),全程作業佐證及設備操作參數均需依數位格式上傳公正單位,驗證得出每1噸光泰環能所產製的生物炭具「2.625噸」二氧化碳移除量。這項執行成果是台灣的首例,同時也建立了鏈結國際碳權認證機制的實際經驗。

光泰環能也獲得中科新興科技應用產學合作計畫的支持,中科期許該計畫加速生物炭之材料化應用以及設備本土化和產業化,目前生物炭的材料化進展快速,除推動國外已有實績的農業與飼料外,也結合台灣產業特性及優勢擴展至3C產品的塑膠材料、水泥及美妝產品之低碳化及機能化,並已與健身品牌廠商名采合作開發「低碳跑步機」,另亦與台泥公司合作,研發創新型低碳建材,協助台泥加速永續轉型,強化國際碳競爭力。此外,光泰也提供生物炭與日本東邦利昂合作研發綠化解決方案,應用於景觀與基礎設施工程環境性能提升,創造優於傳統綠化方式的差異化優勢。

至於設備本土化更是推動的重點,此款負碳氣候機器僅40呎貨櫃大小,具有便利擴散應用的特性,未來如能使台灣工業供應鏈與德國核心技術合作,將可創造淨零產業新商機。中科指出,台灣擁有完整的機械、電子、半導體、光電、感測器與AI演算法技術,是發展智慧製造的理想基地,將續支持光泰環能與德商洽談進一步合作,並整合台灣機電設備供應鏈業者參與建構亞太區國際級先進氣候設備生產及保修業務,建構低碳展業生態聚落,為台灣碳移除產業邁向國際開拓新契機。

活動最後以「生物炭加碼固碳力植樹示範行動」壓軸,由中科管理局局長許茂新率領與會的綠色科技廠商共同為苗木施加養份。樹苗選植固碳能力名列前茅的光臘樹,將可兼具減碳及增加獨角仙等昆蟲棲地豐富園區生態之功能;添加生物炭的比率是由日本東邦利昂公司分析園區土壤特性做專業調配;台灣造型的植栽花台則是潤譽公司以經EBC認證的生物炭添加至台泥低碳水泥後以水泥3D列印技術所製造。花台容積為0.33立方米,拌入10公斤生物炭,依照方法學計算,本次示範行動具26.25公斤長效封存碳的效能。透過具象化的行動,讓與會貴賓與媒體深度認識碳循環,體驗碳封存走入日常的可能性,也展現中科深化綠色科技群聚效益,攜手產業多元驅動邁向淨零未來。

中科管理局積極打造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生命」四生共榮的國際化優質園區,創造低碳永續的新典範,未來將持續朝「技術研發 × 實證應用 × 國際接軌」三軸推動策略,引進具有創新技術與永續潛力廠商,鏈結產官學研各界資源,擴大在地示範與全球對話功能,科技與自然共構永續未來的實踐力。

Related Posts

1 of 3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