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研究證實AI重塑美國勞動市場 年輕勞工初階職缺首當其衝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史丹佛大學三位研究學者最新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已開始對美國勞動市場產生實質影響,主要衝擊22至25歲的年輕勞工與初階職缺。這份分析來自美國最大薪資管理公司ADP的龐大勞工薪資數據,首批具體證據反映出AI正加速改變就業結構。

《CNBC》報導分析,透過這項研究發現,AI高度涉入的職業類別包括:客服、會計與軟體開發,年輕勞工的就業人數自2022年以來已下滑13%,明顯高於其他年齡層;相較之下,資歷較深的中年員工就業率維持穩定,顯示「經驗」仍是AI難以取代的優勢。

與此同時,AI影響較低的產業包括:護理助理(nursing aides),年輕勞工的就業比例甚至逆勢成長,且增幅更勝年長族群。另外,在基層生產與營運主管的崗位,年輕勞工雖有增加,但成長幅度仍不及35歲以上族群。

這份尚未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強調,AI對就業市場的影響並非「一刀切」;在部分領域,AI與勞工形成互補關係,可提升效率而非取代人力,因此,需要臨場經驗與人際互動的職務未見明顯裁員,就業率波動相對有限。

研究團隊亦控制教育程度、遠距工作、外包與總體經濟環境等變數,排除其他干擾因素,以確保數據趨勢更具說服力。

這份研究或可解釋近期美國整體就業市場仍具韌性,但年輕勞工就業增長卻停滯的現象。研究人員指出,生成式AI能快速取代「書本知識」(codified knowledge),而這正是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主要倚賴的技能來源;相對來說,多年實務累積的知識則更難被機器學習模型完全複製。

高盛經濟學家本月稍早曾指出,美國科技業與年輕族群已率先感受到生成式AI帶來的就業壓力;值得注意是,由於多數企業尚未將AI全面導入日常營運,因此未來勞動市場恐將出現更顯著的調整。

報導進一步指出,AI技術發展持續加速,美國勞動市場正處於結構轉型期,專家提醒,如何透過再教育與技能轉型,來降低年輕勞工被取代的風險,將是政府與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艱鉅挑戰。

Related Posts

1 of 3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