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者警告 2025全年移轉棟數恐跌破28萬棟創近年新低
台灣房市正面臨內外交迫的嚴峻挑戰,外部有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內部則有央行信用管制與房貸緊縮的雙重壓力,導致市場買氣急速冷卻,可能創下近年來最慘淡的交易紀錄。今年以來,台灣房市表現持續低迷,前七個月買賣移轉棟數合計僅154,077棟,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26.8%。這樣的慘淡數字背後,反映的是市場信心的全面崩跌。公股銀行高層普遍認為,房市已進入冷凍期,今年全年買賣移轉棟數最多只有28萬棟,甚至可能跌破2018年的27.8萬棟,下探27萬棟的歷史低點。
央行祭出的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被視為這波房市寒冬的主要推手。
這些管制措施明確針對投資性購屋,嚴格限制貸款成數與寬限期,直接衝擊市場交易動能。公股銀行業者分析,目前「量縮」已是確定趨勢,價格則呈現區域分化走勢。供給過剩區域跌幅尤其明顯,下修一成只是「起跳值」,而核心蛋黃區雖然相對抗跌,但也難逃價格修正的命運。
第一銀行指出,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加上國內房市缺乏利多因素刺激,使潛在購屋者普遍採取觀望態度,導致房市成交量回升有限。他們預估整體房市將呈現「量縮、價微幅修正」的走勢,這種溫和下跌的格局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彰化銀行的評估更為保守,認為房市不僅是「量縮」,還將伴隨「價緩跌」的雙重打擊。他們預測整體房市交易將進一步萎縮,買賣移轉棟數將下滑至28萬棟,這個數字若成真,將是近年來最差的表現。
華南銀行則注意到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銀行緊縮放款額度已開始產生連鎖反應。近期交屋及推案情況不佳,部分預售屋完工交屋因資金籌措問題而認賠出場,全國預售屋解約量逐漸增加。他們警告,如果下半年關稅戰對經濟的衝擊開始發酵,將進一步限縮民眾購屋能力,預期後續房市將持續向下修正,全年買賣移轉棟數可能只有27萬棟左右。
儘管市場一片悲觀,但公股銀行業者仍保留一絲希望。
他們認為,央行政策雖然嚴格,但應該會針對首購、自住族群適度放寬條件,為市場保留最基本的剛性需求支撐。不過,在投資客全面退場的情況下,這種支撐能否止住市場跌勢,仍有待觀察。房市正經歷多年未見寒冬,這場由政策主導的市場調整,雖然痛苦卻可能是必要的過程。過去幾年房價的快速飆漲,已經讓許多民眾望屋興嘆,現在的政策調整某種程度上是在矯正市場失衡。
然而,相關單位也需要警惕市場過度冷卻的風險。
房市與整體經濟連動性高,如果交易量持續萎縮,不僅影響房地產業,也會波及金融業和相關上下游產業。如何在抑制炒房與維持市場穩定之間取得平衡,將是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對於有實際居住需求的民眾來說,這個冬天或許正是進場尋寶的好時機。但需要謹記的是,房市調整期通常不會很快結束,選擇財務能力可負擔的物件,遠比追逐短期價差來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