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重劃區觀察報告:哪些區會撐盤、哪些會遇冷?
全台重劃區出現兩極化發展,當外界普遍擔憂建案供過於求之際,新竹、台中、台南等地重劃區卻呈現低待售量的特殊現象,揭露了房市供需的區域性差異。根據《591新建案》最新統計,在全台重劃區普遍被認為面臨銷售壓力的環境下,新竹、台中及台南等地多個重劃區卻展現出驚人的低待售量。新竹市金雅重劃區待售量僅39戶,與淡水新市鎮動輒上千戶的賣壓形成強烈對比,這種差異凸顯了台灣房市區域發展的不均衡性。
低待售量重劃區分布集中
調查顯示,除了新竹金雅重劃區外,台中市單元十二、新竹縣台科大重劃區的待售量也不足百戶;而台南南科L&M特定區、虎尾寮、竹北高鐵特區則落在100至300戶之間,整體銷售壓力相對溫和。這些區域的共同特徵是開發接近飽和且新案供給有限,導致市場上可售物件稀少。
以金雅重劃區為例,該區域過去屬於市區邊陲、聲量不高,但隨著房價外溢效應發酵,成交價從”2字頭”躍升逼近”6字頭”,加上區域屬低密度開發,現階段線上待售多為零星餘屋,供給自然偏低。類似情況也出現在新竹台科大、台中八期、大里二期等地。
建商保守策略影響市場供給
台南九份子重劃區的情況較為特殊,建商仍握有不少土地庫存,但受大環境變數影響而趨於保守,加上區內以小規模透天案為主,待售量因此下修。這種現象反映了建商對當前市場的謹慎態度,寧願放緩推案步調也不願冒險大量推出新案。
事實上,這些賣壓低的重劃區,不是推案高峰已過,就是土地供給有限,加上建商普遍趨於保守,鮮少有大規模新案推出,導致線上待售量偏低。這也意味著,除非部分餘屋或舊案願意大幅讓利,否則也可能面臨難以去化的處境。
區域差異化日趨明顯
這種重劃區供需兩極化的現象,在2025年房市中尤為明顯。一方面是有大量推案的重劃區面臨銷售壓力,另一方面則是開發飽和區域幾乎無屋可賣。這種差異化趨勢提醒購屋者,不能一概而論地看待所有重劃區,而應該仔細評估每個區域的實際供需狀況。
從市場整體來看,2025年台灣房市正面臨”量縮價穩”的格局,全國待售新成屋數量雖創統計高點,但不同區域間存在顯著差異。這種分化趨勢使得有些區域價格堅挺,有些區域則面臨修正壓力。
重劃區的供需狀況始終是台灣房市的晴雨表。
當前新竹、台中、台南等地重劃區的低待售量現象,既反映了區域開發的成熟度,也揭示了建商在市場不確定性中的保守策略。對於購屋者來說,這意味著需要更加精準地判斷每個重劃區的實際供需情況,而不是一概而論。
未來重劃區的發展將更加兩極化,具備產業支撐、交通建設與完善生活機制的區域將持續吸引人口流入,而缺乏實質需求支撐的區域則可能面臨長期銷售壓力。這種分化趨勢也提醒我們,台灣房市已經進入一個更加複雜多元的發展階段,需要更細緻的觀察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