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胸腔外科吳晨宇醫師:【低劑量電腦斷層】協助早期診斷肺癌,精準制定治療;提升防治成效。(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吳玉惠/臺南報導】
響應總統賴清德健康台灣政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114年1月1日起,擴大肺癌篩檢服務,下修具肺癌家族史者篩檢年齡(男性45歲、女性40歲),並放寬重度吸菸者條件。符合資格者每2年可享1次免費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也減輕經濟負擔。
成大醫院案例43歲男,本身無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因心律不整多次於醫院就診,曾進行X光檢查均無異常,轉診至成大醫院執行心臟燒灼手術時,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左下肺部一顆1.7公分的病灶。經胸腔外科評估後,接受胸腔鏡輔助左下肺節切除手術,病理報告確診為肺腺癌第1期。
▲曾進行X光檢查均無異常,轉診至成大醫院執行心臟燒灼手術時,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左下肺部一顆1.7公分的病灶,接受胸腔鏡輔助左下肺節切除手術,病理報告確診為肺腺癌第1期。
另36歲男,不抽菸、不喝酒,因其家人曾罹患肺腺癌而擔心潛在疾病,自費進行全身健康檢查。胸部X光檢查無異常,但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發現左上肺葉有一顆0.6公分病灶,後續接受胸腔鏡輔助左上肺節切除手術,病理報告為第0期原位癌。
▲胸部X光檢查無異常,但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發現左上肺葉有一顆0.6公分病灶,接受胸腔鏡輔助左上肺節切除手術,病理報告為第0期原位癌。
成大醫院胸腔外科吳晨宇醫師表示,肺癌為全球癌症死因首位。隨著治療的進步,肺癌存活率已有進步,但在台灣,肺癌仍連續多年高居癌症死因第一名。而肺癌死亡率主要與診斷期別相關,台灣約一半個案確診時已為第4期,5年存活率僅約1成。若能在早期發現,存活率則可大幅提高。
吳晨宇醫師提及,隨著醫療可近性提升、影像檢查進步,以及篩檢計畫的推動,越來越多個案在X光檢查無異常時,經由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肺部腫瘤。吳晨宇醫師說明,判斷肺部病灶是否可能為惡性,並不僅依尺寸大小,評估外觀及質地也是重要依據。若病灶為實心結節,大於0.8公分且具有惡性特徵,可考慮直接手術或3個月內追蹤;若為非實心結節,一般稱作毛玻璃樣結節,因生長速度較慢,則不一定需要立即手術或密集檢查。
對於需要手術的病患,胸腔外科醫師會依個別狀況與病灶位置,提供不同手術方式。吳晨宇醫師說明,針對小顆病灶,肺節切除術需要較精細的手術技巧,但相較肺葉切除術可保留較多肺功能。成大醫院近年成立智能複合式手術室,能在麻醉後定位病灶再作切除,手術更為精準,也免除病患在清醒狀態執行定位的疼痛與不適。成大醫院亦致力發展微創手術,幾乎所有病患都可透過單孔胸腔鏡完成手術,相較傳統開胸或多孔胸腔鏡手術,傷口更小且術後恢復更快。
▲成大醫院胸腔外科吳晨宇醫師:【低劑量電腦斷層】協助早期診斷肺癌,精準制定治療;提升防治成效。
國民健康署針對高風險族群(包括: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而沒有相關風險因子的民眾,可考慮在45至50歲之間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若結果正常,後續每2至3年追蹤一次即可。吳晨宇醫師提醒,檢查後務必由專業醫師判讀影像,評估並安排追蹤或處置,發揮檢查最大效益,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成大醫院胸腔外科吳晨宇醫師
學歷:成功大學醫學系
經歷:成大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新化分院急診主治醫師
現任:成大醫院外科部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專長:肺部疾病(良性、惡性腫瘤及氣胸等微創手術)
縱膈腔腫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