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傳媒|記者馬兆麟/綜合報導
美國衛生部長小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 RFK Jr) 2025年7月25日在媒體受訪時明確指出,在所有尼古丁產品中,「尼古丁袋(Nicotine Pouches)應被視為最安全的菸草代用品,電子菸則是其次」,並強調與傳統紙菸相比,這些尼古丁菸品能大幅降低公共衛生風險,他的談話,不僅代表美國聯邦政府在菸害防制上的新方向,也為世衛菸草減害策略提供了新的政策指標。
RFK Jr 在談話中明確劃分風險層級,認為 尼古丁袋 > 電子菸 > 傳統香菸,呼籲吸菸者應優先轉向無燃燒、不含焦油的菸草代用品。他指出:「尼古丁袋大幅降低了吸菸者因燃燒菸草而暴露於致癌物的風險,電子菸則雖仍有風險,但遠低於傳統紙菸。」
這一立場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 2025 年初批准 Zyn 尼古丁袋限量行銷的決策相呼應。FDA 當時強調,這些產品雖非完全無害,但對於成年吸菸者而言,轉用尼古丁袋與電子菸將「顯著減少健康風險」,符合大眾健康利益。
世衛菸草減害專家王郁揚:台灣不應再「疑美疑川」
對於美國政府的新政策方向,世衛菸草減害專家 王郁揚 直言,台灣政府不應再陷入「疑美、疑川」的心態,而應勇敢與國際接軌。他呼籲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衛福部長石崇良以及國健署長沈靜芬,應正視菸草減害的全球趨勢。
王郁揚指出,當前台灣的菸害防制政策仍停留在「全面禁止電子菸」的舊思維,忽略了減害策略在國際上的成功案例。「如果美國總統川普都已經公開表態,要拯救電子菸,並強調這是吸菸者脫離燃燒菸草的工具,台灣又有什麼理由繼續自我設限?」他強調,疑美、疑川只會讓台灣錯失推動減害、守護國人健康的契機。


菸草減害:國際趨勢與台灣的落後
根據世衛組織與多國公共衛生機構的研究,菸草減害(Tobacco Harm Reduction, THR)被視為降低吸菸相關死亡率的關鍵策略,瑞典因廣泛使用無煙菸草與尼古丁袋,傳統紙菸吸食率已降至 5% 以下,成為「無煙國家」的典範,英國公共衛生署也早在多年前將電子菸納入戒菸輔助工具,並取得顯著成效。
然而,台灣在2023年菸害防制法修法禁止電子菸,2025年衛福部提出的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不僅依然維持電子菸禁令,甚至還要增加限制網路言論自由的法律文字,恐導致地下黑市化的電子菸與尼古丁袋淪爲法外之地,吸菸者無法獲得安全監管下的合法產品。王郁揚直言:「這不僅無助於降低吸菸率,反而讓公共健康陷入更大風險。」


實現「無煙台灣」願景
面對全球趨勢,王郁揚呼籲台灣政府應調整策略,將WHO FCTC(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減害」納入核心反菸草煙霧(Tobacco Smoke)政策。他強調:「真正的無煙台灣(Smoke-Free Taiwan),不可能只靠禁止,而是要透過科學與監管,讓吸菸者有更安全的選擇。」
他建議政府比照美國、歐盟與世衛的方向,將尼古丁袋與電子菸納入正規管理,並以菸草減害為目標,逐步淘汰高風險的傳統紙菸。「若台灣能勇敢跟上國際腳步,採取減害策略,不僅能降低吸菸率,更能守護國民健康,實現真正的『無煙台灣』願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qcSAyg1Q4
美國衛生部長小肯尼迪RFK Jr:「尼古丁不會致癌」他表示:尼古丁袋(pouches)最安全,電子菸次之,傳統紙菸最危險。「尼古丁本身不會致癌,沒有證據顯示它是致癌物。」#川普拯救電子菸 #王郁揚。
健康警語:吸入燃燒菸草產生的焦油(Tar)與菸草煙霧(Tobacco Smoke)導致肺癌、肺腺癌。
戒煙專線0800-636363台灣威卜 菸草減害網路媒體VAPE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