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疾呼增檢舉機制防堵房蟲 喝止新青安人頭貸款漏洞
行政院日前拍板將新青安貸款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之外,此項政策鬆綁確實解決了許多首購族貸款卡關的問題。然而隨著政策放寬,市場上也出現擔憂聲浪,民眾普遍呼籲政府應建立更完善的防弊機制,防止投機客利用政策漏洞牟利,影響真正有購屋需求的年輕人。
新青安貸款自2023年8月實施以來,已核貸近13萬戶,核貸金額超過9,900億元,其中七成以上借款人為4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
這項政策原本是為協助無自有住宅的青年家庭購屋,提供較優惠的貸款條件。然而在實施過程中,確實發現部分投機客透過人頭戶等方式不當申請貸款,違背政策美意。
為防堵漏洞,財政部已要求公股銀行強化徵審措施,包括新增借款人限貸一次的規定,並要求簽署自住切結書。
根據統計,截至2024年7月底,已追回5,421件違規案件,收回利息補貼1億348萬餘元。這些數據顯示確實存在不當申貸的情況,需要更嚴格的把關機制。
對於民眾建議的檢舉獎金制度,現行《平均地權條例》已有相關規範。
根據內政部制定的「不動產銷售買賣與申報登錄資訊案件檢舉獎金及罰鍰提撥運用辦法」,檢舉案件可獲得實收罰鍰總金額的30%作為獎金,最高可達1,000萬元。這套機制自2023年7月上路以來,截至去年底已裁罰18件,總金額462萬元,顯示檢舉制度已發揮一定效果。
然而,現行檢舉制度主要針對不動產銷售違規行為,對於新青安貸款的違規使用是否適用,可能需要進一步明確規範。專家建議,可考慮將新青安違規案件納入現行檢舉獎金制度範圍,並加強跨部會資料勾稽,透過稅務、戶政等資料比對,有效揪出人頭戶和投資客。
金管會和財政部也強調,將持續督導銀行落實授信5P原則,審慎評估借款戶資歷、資金用途、償還來源、債權保障及未來展望。同時嚴禁銀行將購買房貸壽險等金融商品作為貸款搭售條件,避免不當勸誘行為。
M觀點,新青安貸款的政策方向值得肯定,但需要更完善的防弊機制配合。
除了加強銀行端審核外,建立民眾檢舉管道並提供適當獎勵,確實能形成社會監督力量。同時也應思考如何提高違規成本,讓投機客不敢輕易挑戰制度。唯有透過多方努力,才能讓政策美意真正落實,幫助更多年輕人實現購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