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高雄市立美術館創作論壇推出《我們擠得下嗎?》展覽,從對當代藝術群體「蘆筍工作室」的深度觀察出發,探看臺灣當代藝術圈的年代切片。即日起至12月28日在高美館4樓展覽室展出,呈現一個年輕藝術家群體從相聚、對話到協作的完整生態樣貌。
高美館館長顏名宏表示,「創作論壇」徵件計畫以推動藝術家交流與創新思維為宗旨,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持續推出富有時代精神的當代藝術展覽。本次展出的《我們擠得下嗎?》由策展人施雅恬策劃,為2022年入選提案,經過3年的醞釀,以更成熟完整的狀態與觀眾見面。
相較過去提案多聚焦在梳理藝術家個人創作脈絡,本次則以藝術家群體為主軸,提供了觀看當代藝術的嶄新視角。顏名宏指出,藝術家群體與空間作為思想探索、碰撞與推進的實踐者,是當代藝術史發展過程不可或缺的存在。從個人轉向集體、從私密延伸至公共的空間轉換過程中,群體成員間的互動、競爭、交流乃至相互影響和協作,刻劃出每個世代的創作氛圍與豐沛創作力,是當代藝術生態值得關注的現象,邀請民眾藉由展覽重新思考個體創作者與集體創作環境之間的辯證關係。
《我們擠得下嗎?》策展人施雅恬表示,此展源自於對人、物件與環境之間如何建立關係與連結的好奇。本次鎖定年輕藝術家群體「蘆筍工作室」作為研究合作對象,紀錄12位藝術家基於共同的跨國求學背景,2021年於臺北南港區邊陲地帶成立工作室至今的發展歷程。研究過程中,不乏以遊戲問答深入觀察、蒐集藝術家們的日常──從工作室內的閒聊內容、空間物件的配置邏輯、彼此創作的即時回饋等。這些看似平淡無奇日常片段,實則反映出藝術家群體內部的互動模式與創作影響網絡,成為解讀當代藝術生態的重要線索。
高美館表示,除了展出11組藝術家的作品,展覽檔案區以「藝術家集體是什麼?」、「藝術家集體如何影響彼此創作?」、「藝術家的工作室」三種內容,循序漸進呈現蘆筍工作室的多種面向與運作機制,從一開始對群體的歸屬認同與回應,到互動交流與與協作,最後則依此為起點,發展出不同藝術平台,呈現藝術家們在創作道路上彼此合作成長。觀眾可循著照片、錄音帶等豐富檔案,探索這具有「烏托邦」色彩的藝術空間場域。
《我們擠得下嗎?》則將在9月13日下午2時30分舉辦開幕,開幕式後邀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高俊宏與策展人施雅恬進行對談,深度剖析臺灣當代藝術圈的運作生態與發展脈絡。歡迎觀眾透過對蘆筍工作室的研究檔案,見證當代藝術群體生態的全新可能。更多展覽資訊請鎖定高美館網站(www.kmfa.gov.tw),以及臉書專頁與Instagram「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覽資訊
創作論壇《我們擠得下嗎?》
展覽日期|2025.09.06-12.28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404-405展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