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為了讓釣魚這項深受國人喜愛的海洋休閒活動更符合環境永續精神,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114)年正式推動「友善釣具」認證制度,即日起開放各界申請認證,鼓勵國內外釣具業者投入海洋友善產品的研發與引進。希望透過友善釣具制度,打造結合保育、永續與自主管理的全新釣魚文化。
海保署說明,釣魚雖然是輕鬆愉快的活動,但若釣具的設計與材質未考量環境影響,仍可能對海洋生態造成壓力,例如脫落的浮標、假餌或釣具成為海洋廢棄物。友善釣具認證制度以「減塑」、「減害」、「釋回」與「安全」為核心概念,鼓勵使用可分解或低污染的材料、採用降低魚體傷害的設計,或能提升釣友自身安全性的產品。舉例來說,假餌、釣魚衣若採用天然材質,或解鉤棒、活魚桶等能提高釋回成功率的產品,皆可提出申請認證。通過審查的產品可獲海保署「友善釣具」標章認證,搭配貼紙、門市插卡與數位圖檔等行銷推廣素材,將提升產品於實體與線上通路的曝光度,更有助於業者實現企業社會責任。
海保署強調,申請流程簡便透明,如為釣具相關製造、代理及零售業者,備妥產品、照片、材質說明、使用方式或理念說明等文件,即可提出申請。審查制度由海保署委託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執行,設有認證與輔導窗口提供完整協助,有意業者可透過「友善釣魚」LINE 官方帳號(https://lin.ee/FzleSjI)洽詢,授權作業辦法可至海保署官網查詢(https://reurl.cc/mY7qX9)。
海保署表示,釣具的選擇,是每位釣友參與海洋保育的起點。透過「友善釣具」認證制度,希望有更多業者與釣友一起投入保育行動,讓釣魚不僅好玩,更成為守護海洋、減少海廢的力量,守護我們共同的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