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郭綜合醫助菸齡38年男戒菸成功 成為無菸計程車司機


▲郭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部長暨家醫科廖健男主治醫師:戒菸 ─ 戒菸門診有效;協助您戒菸成功。(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吳玉惠/臺南報導】

郭綜合醫院案例63歲男性計程車司機菸齡38年。長期在家醫科門診治療追蹤高血壓及高血脂。經醫師多次勸誡終於下定決心戒菸,在藥物及行為治療下,半年後完全戒除抽菸的習慣,成為無菸計程車司機,原本的心血管藥物也減少三分之一的用量。

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合作研究,公布臺灣人健康危害因子排行榜,前五名分別是高血糖、抽菸、高血壓、細懸浮微粒 (PM2.5)、及飲食相關危險因子。研究顯示戒菸對預防或延緩死亡,較降低膽固醇或降低血壓來的更為有效。

郭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部長暨家醫科主治醫師廖健男表示,香菸內的尼古丁有提高專注的效果,但卻會讓人上癮,其本身並沒有致癌性。而抽菸的行為卻是讓自已身體及周遭的人暴露於超過250種有毒物質或致癌化學物之中。

已經有明確的證據顯示吸菸是導致發生心血管、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癌症以及其他許多重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在美國,因吸煙而導致死亡的疾病,前三名為肺癌、缺血性心臟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廖健男醫師指出,目前台灣吸菸人口約為500萬人,門診病人中約有30-50%需戒菸。且吸菸人口年輕化,每日吸菸量平均比十年前增加約14%,吸外國菸(電子菸)者大幅增加。

尼古丁在大腦和特定的受器(腹側背蓋區)結合;結合之後造成多巴胺的大量釋放,所以會產生快感及滿足感。當體內的尼古丁濃度降低,受器回復開放狀態,造成過激化而導致對吸菸的渴望。

戒斷症狀包括:煩燥、挫折及易怒、焦慮、坐立不安或失去耐心、失眠或睡眠混亂、食慾增加或體重上升。煩燥不安或憂鬱,合併生理與心理上的症狀,讓戒菸更為困難。

大部分的吸菸者都認為吸菸只是一種個人選擇的生活型態。生活型態的定義應該是自願且可以用意志力來改變的。但是用意志力戒菸的成功比例不到5%!所以吸菸絕對不只是個人生活習慣,而是一種致命的慢性成癮性疾病,所以戒菸者必須藉助專業醫療的協助。

郭綜合醫院在民國114年1至9月戒菸門診人數128人,戒菸三個月成功率約為21%。目前戒菸藥物有非尼古丁及尼古丁類藥物,其中郭綜合醫院有口服持續藥效錠及經皮吸收戒菸貼片可以使用。郭綜合有12位主治醫師及3位戒菸衛教師可協助門診及住院患者戒菸醫療服務。

國民健康署擴大肺癌篩檢服務符合下列任一因子之健保身分民眾,每兩年1次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
1. 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吸菸史達20包/年以上,仍在吸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2. 具肺癌家族史:45至74歲男性或40至74歲女性,且其有血緣關係之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廖健男醫師說明,戒菸三個月後即可看到肺功能的改善,戒菸一年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額外危險性降低50%,戒菸5-15年後發生中風的機率和從未吸菸者相當,戒菸10年後發生肺癌的機率較吸菸者低30-50%,戒菸15年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與從未吸菸者相當。雖然戒菸永遠不嫌晚,但還是越早戒越好。

Related Posts

1 of 3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