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師與參觀來賓合影(左起為葉于正館長、臺科大互動設計系曹筱玥教授、工藝師歐定國、李麗珠、陳甫民)。(圖/記者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螺鈿又稱為「百寶嵌」,是一種將天然貝殼鑲嵌在木器或漆器的傳統裝飾工藝,以其獨特的虹彩光澤聞名,螺鈿技藝可追溯至中國商周時期,唐代達到高峰,並在明清時期廣泛應用於家具、樂器及文房用品,新竹生活美學館即日起於美學館藝海閣辦理「新竹無形文化資產螺鈿聯展」,展期至10月12日止。
▲李麗珠工藝師的百寶箱(圖下方)是為女兒準備的嫁妝。(圖/記者蔣彤雲攝)
1950年代,螺鈿技藝隨香港師傅傳入臺灣,落腳於新竹,成為在地重要的工藝產業,此次聯展由陳甫民、李麗珠與歐定國三位工藝師共同展出30件螺鈿藝術品,呈現新竹螺鈿工藝的精湛技藝與豐富文化底蘊。
三位工藝師中陳甫民以其精準的刀工與細膩的構圖聞名,作品常以花鳥魚蟲為主題,充滿生機與詩意。歐定國則在傳統的工藝基礎上不斷創新,展現螺鈿藝術的無限可能性。而李麗珠則在長達十數年的螺鈿創作歲月中,從選材到製作,傾注心力,將螺鈿作品從文化藝品推向生活應用,尤其獨創的「疊貝浮雕」技法,突破傳統平嵌刻線與掐絲密接的工藝限制,於圖像中注入神韻,追求作品不僅具備精緻工藝,更富含意境與臨境感。
▲工藝師歐定國的螺鈿作品《小屏風-四季花》。(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圖/記者蔣彤雲攝)
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螺鈿的流光千年不滅,不僅是傳統技藝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延續,螺鈿的傳承採用傳統師徒制,工藝匠師陳志升是當年來臺螺鈿工藝的傳人,他將技藝傳承給下一代陳甫民與陳甫強兄弟
,而李麗珠與歐定國的螺鈿啟蒙師傅是陳甫強,工藝師們在此次展覽將螺鈿工藝展現在不同物件的應用,有屏風、壁掛、飾品等作品,展覽不僅是一場視覺饗宴,更是對新竹螺鈿工藝的一次深層挖掘與文化傳承。」
螺鈿飾品不論作品大小,都需遵照「二十五道」製作繁複工法,首先從設計構圖、選貝、切割、打凹槽、鑲嵌
,打蠟抛光等25道工序步驟,依其天然色澤裁切,透過光線的折射與貝殼的色彩變化,作品散發出獨特的光芒
,此次展出可近距離觀賞螺鈿作品,歡迎大眾一同欣賞新竹螺鈿工藝之美,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