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時報/記者李芸蓁嘉義縣報導〕嘉義縣番路鄉農會於9/15日正式啟動新一年度的柿餅加工季,雖然今年因連續風災導致柿子產量大幅減少,但農會以「保價收購」措施,為在地柿農提供堅實後盾,讓農民在天災陰影下仍能安心投入生產,繼續守護這份屬於阿里山麓的甜美滋味。
番路鄉是全台最大的柿子產地,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土壤條件,孕育出品質優良、香甜可口的牛心柿,經由傳統與現代工法結合,這些柿子化身為遠近馳名的番路柿餅。番路鄉農會採用室內冷熱風交替的恆溫烘乾法,透過「六進六出」的烘乾過程與多次細膩的手工按摩,使柿餅色澤晶瑩、口感柔韌,製作出高品質、衛生的柿餅,深獲消費者青睞。
番路鄉農會近年來除延續傳統柿餅,更積極拓展加工品項,持續為柿子產業注入創新能量;以柿子與柿葉為核心,陸續開發出柿葉茶、柿霜料理包、洗沐浴組,以及結合食農體驗的「柿染食農體驗-柿袋相傳」等多元產品,讓消費者不僅能在柿子產季享受鮮果風味,更能全年體驗與收藏,搭配多樣化的包裝設計,從單粒裝到精緻禮盒,不僅兼顧衛生與便利需求,更融合在地特色,成功打造兼具文化底蘊與實用性的伴手禮,為番路柿子產業開啟新的發展契機。
番路鄉農會總幹事趙幸芳指出,柿子是番路鄉的特色農產,每一顆柿果背後都凝聚著農民的辛勞與土地的養分,雖然今年因災情影響產量,但農會與農民之間的信任更加緊密,;農民用心栽種,我們就要用最大的力量協助行銷與加工,每一份消費者手中甜美的柿餅,都是農民辛勤與農會努力的結晶,農會的角色就是要和農民站在一起,不論好年或壞年,都要守護這片土地與產業,確保價格穩定,讓大家能持續耕作,不致因產量不穩而心生憂慮。
雖然今年柿子因風災受創,但番路鄉農會積極啟動保價收購機制,並透過技術創新與產品多元化,不僅守住了農民收益,也延續了珍貴的柿子產業文化。展望未來,農會將持續結合觀光、食農教育與創新產品,推廣番路柿子文化,帶動地方產業與旅遊的雙向發展,特別誠摯邀請全國民眾於10/4日至10/5日共襄盛舉,參加一年一度的「柿子節」,在活動中體驗道地風情,品味多元創新柿子產品,將這份屬於番路的甜美與感動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