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本年度第三場「國際交流講堂」於14日下午在縣府大禮堂登場,邀請本縣「艾斯可菲秘境私廚」主廚林仁中,分享如何以料理作為載體,將花蓮在地食材轉化為國際舞台上的創意佳餚。
花蓮縣政府行政暨研考處陳建村處長致詞表示,花蓮縣政府近兩年舉辦國際交流講堂,已成為民眾期待並樂於參與的活動,今年第一、二場分別邀請到藝人鳳小岳及來自捷克的越野跑者Petr Novotny (羅培德),場場皆獲民眾滿堂彩。第三場所邀請到的林仁中主廚,曾獲紐西蘭國際名廚競賽銀牌肯定,並受邀設計國宴菜單,是將花蓮食材推向國際的料理代表。


陳建村處長說,縣府每年都會帶本地業者及農特產參加東京食品展,近期更將出發前往韓國堤川,將花蓮食材推向國際。今天的講座不僅是廚藝的分享,更是料理價值的再認識,期待藉由主廚親身說法,了解其走入國宴、走上國際舞台,以及深耕花蓮土地、傳遞在地風土的精彩歷程。本講座除了吸引百餘位民眾到場聆聽,更有花蓮縣政府北區辦公室副主任張治華、花蓮縣農會總幹事吳昆儒與傅崐萁立委辦公室主任王怡方到場致意。
林仁中主廚表示「料理是一種文化的傳遞」。他在花蓮經營艾斯可菲餐廳近二十年,餐廳名稱取自有「料理之神、西餐之父」美譽的法國名廚喬治.奧古斯特.埃斯科菲耶 (Georges Auguste Escoffier, 1846-1935),期許延伸其嚴謹與現代化烹飪方法,將料理精緻化,以創意手法向眾人分享在地食材的自然與美好。林仁中主廚曾參與縣府專案而走遍花蓮十三鄉鎮市,深入了解各地食材。多年前即嘗試製作薑絲大腸義大利麵、樹豆排骨燉飯、剝皮辣椒雞,以及海鮮黃金磚等創意料理,在「無菜單料理」還不盛行的年代,他早已像為大家準備三餐母親般,「有什麼就煮什麼」的開啟食材探索之旅。


林仁中主廚於講座現場示範「柚醬銀絲紫蘇鮑魚、川味紅油奶魚豆腐、南洋娘惹燻雞金杯」,選用鮑魚、鬼頭刀魚與雞肉搭配花蓮在地種植的白蘿蔔、胡蘿蔔、木鱉果、魔鬼椒、火龍果、奶油萵苣、羽葉金合歡、韭菜花、蛇紋瓜,以及當季盛產的柚子,展現創意的廚藝詮釋。現場民眾好奇各種在地食材的料理方式,林主廚皆不吝分享,吸引民眾紛紛拿出紙筆詳細記錄。主廚以木鱉果為例,說明成熟的黃色木鱉果可入湯、製作麵包或冰淇淋,未成熟的綠色果實則能刨絲做涼拌;蛇紋絲瓜則可去皮醃漬成脆瓜、炒肉絲,或替代小黃瓜搭配蜂蜜製作涼湯。這些分享,讓與會者更深入了解如何善用花蓮多樣的食材特色。


本場講座不僅讓民眾深入了解林仁中主廚在廚藝路上的奮鬥故事,更體現花蓮食材豐富的文化價值。未來,花蓮縣政府也將持續推動有機無毒、友善耕作的農食產業走向國際,讓「吃當令,食在地」的永續理念在更多國際交流中發光發熱。
這篇文章 花蓮縣政府邀國宴主廚林仁中 用本地食材展現國際風味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