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江育銓/採訪報導】
孩子的營養午餐,也能吃出土地的溫度。彩田友善農作與台灣農民組合協會推動的「友善米契作捐贈偏鄉小學」公益計畫,今年再度升級,擴大到金山、萬里 9 所小學,共有 1,483 位學童受惠,總計將提供 15,750 公斤友善米。而這份愛心行動,除了農友的堅持,更獲得總統賴清德的親自響應,加入「認購捐米」行列,為在地農業、學童健康與環境永續注入新能量。

「友善米契作捐贈」行動自 2019 年啟動,從林保署率先捐贈金美國小開始,至去年已經推展到 6 所學校。今年再度擴大,讓更多偏鄉孩子在每日午餐中,吃到健康、安全的在地好米。


彩田友善農作執行長楊儒門回憶,自 2015 年他返鄉輔導農友,推動不用農藥、除草劑與化肥的耕作方式,讓土地慢慢恢復生機。他也帶孩子下田插秧、收割、撿福壽螺,把農事體驗帶進課堂,「孩子在學校吃到自己參與種植的米,農友堅持友善耕作,企業認購支持,這就是一個善的循環。」


今年,企業與地方團體也熱情響應。賓航賓士一次購買 3,000 公斤彩田米,總經理林文益說,自己是金山萬里在地人,參與其中別具意義,未來會繼續以企業力量支持在地農業。金山財神廟慈善會秘書長黃湫鑌則指出,慈善會多年來關心地方學童,除了獎助學金,如今也能透過「彩田米」計畫守護孩子的每日營養,「這是另一種教育的延伸」。而在孩子的眼中,這份善意最直接。萬里大鵬國小校長徐嘉鴻笑說,學生參與過插秧、收割後,更懂得珍惜米粒,「很多孩子說學校的彩田米比家裡的更香更好吃,也學會尊重農夫的辛勞。」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科長劉啟斌則表示,金山地區水田座落於國土生態綠網北海岸淺山保育軸帶區域,是候鳥遷徙與珍稀物種的重要棲息地。自 2016 年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與台灣農民組合協會合作推動「金山地區生態網絡推動實踐計畫」,從最初 2 位農友、1.1 公頃的無毒友善水稻契作開始,至今已擴展至 12 位農友、14 公頃。全程不施化學農藥與除草劑,既打造安全棲地,也保留農田裡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兼顧在地農業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