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杰整理】數字從來不是一個冰冷的符號,新加坡代表童振源大使以「神奇數字」揭露說明數字從來都不是一個冰冷符號,而是國家治理與生活效率的縮影,童振源指出,若要挑出最能代表新加坡特色的幾組數字,163.63、六位數郵遞區號與 UTC+8 的時區,或許正是最佳代表;它們分別象徵了科學測量的精準、城市運作的高效,以及國際金融與區域合作的無縫連結。

首先童振源大使表示,163.63 公尺是一座小山的精準高度,新加坡的最高點—武吉知馬山,官方標高為 163.63 公尺。對大多數人來說,四捨五入成 164 公尺更容易記憶,但恰恰是那小數點後的兩位數字,體現了新加坡對精確性的執著。
童振源強調,在新加坡,高度的測算並非隨意而為,而是依循統一的基準—Singapore Height Datum,透過嚴謹的大地測量網絡與精密水準點完成。換言之,163.63 公尺這個數字背後,是嚴格專業化的精準工程測量成果。對遊客而言,這樣的細節或許無關痛癢,卻對工程師、規劃師乃至地質學家而言至關重要。
這種對細節的要求,正好映照出新加坡一貫的治理哲學:哪怕只是一座小山,其高度也必須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足以彰顯專業態度。不僅如此,這也有助於科學教育與宣傳,甚至成為提醒國民新加坡地理侷限的一種方式:在這座小島上,最高點不過如此,連0.63公尺的高度對新加坡都很重要。


其次是六位數郵遞區號,這是小島上的大效率,童大使提出另一組數字是來自日常生活,他指出,新加坡自 1995 年全面推行六位數郵遞區號,每一棟建築或組屋大樓都被賦予獨一無二的數字標識。對於面積有限卻人口密集的新加坡而言,這套制度大大提升了城市運作的效率。
六位數郵編使郵件能夠快速而準確地送達,也為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和政府服務提供了精準定位的基礎。當其他國家還可能因同名街道或相似建築而混淆不清時,新加坡的郵政系統已經將這些誤差降到最低。
童振源說,隨著紙本信件式微、網路購物與外送服務的普及,郵遞區號不僅是信件的編碼,更成為智慧城市後端運算的支撐。例如叫車與外送服務,只需輸入六位數字,便能迅速找到目的地。郵遞區號從傳統郵政編碼,進化成為數據時代的定位密碼。
再則是UTC+8這組數字,這是一個小國的國際時鐘,童大使提出的最後一組數字,是新加坡與世界同步的節奏—UTC+8 的時區。按經度來看,新加坡位於東經 103 度,理應採用 UTC+7 或 UTC+7:30 更貼近自然。然而在 1982 年,政府決定將時區統一調整為 UTC+8,與馬來西亞、台灣、香港和中國保持一致。
這項決策背後的考量是不難理解的,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必須與台北、香港、上海和北京的市場同步運作,才能讓跨境交易與資本流動更為順暢;另一方面,數十萬往返馬來西亞柔佛與新加坡的跨境通勤人口,也因此免除了時間差帶來的困擾。最重要的是,與主要經濟體保持一致,使新加坡更能強化「亞洲樞紐」的國際形象。
當然,選擇 UTC+8 也有副作用。由於新加坡實際位置偏西,日出時間往往接近清晨七點,許多人必須在天未亮時出門上班或上學,久而久之,「黑暗中的早晨」成為一種集體經驗。但對這個國家而言,這點生活不便,遠不及與金融市場同步所帶來的巨大效益。
至於數字背後的治理哲學,童振源指出,從一座小山的 163.63 公尺,到一棟建築專屬的六位數郵遞區號,再到與台灣、香港與中國同步的 UTC+8 時區,這三組數字清楚展現了新加坡「精準、效率與國際化」的三大特質。
它提醒了我們,新加坡的成功並非仰賴自然資源,而是源於對細節的極致追求。每一個小數點、每一組郵編、每一次鐘響,都凝聚著治理的智慧。也正因如此,新加坡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出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