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災後重建路怎麼走?國民黨團:中央地方必須攜手

圖: 國民黨提供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造成重大災情,災後重建路該如何走,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國民黨團3日召開記者會,邀集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及黨籍原住民立委,共同呼籲中央政府正視光復重建課題,提出「樺加沙風災暨光復堰塞湖潰決災後重建條例」,並建議中央與地方攜手討論「原地重建」或「遷村」的最佳方案。

 

國民黨團書記長羅智強表示,此次災害具有高度特殊性,應設置專屬重建條例,初步評估需200億元經費,盼朝野協商出最能幫助災民的方案。他並指出,馬太鞍溪一條河川由二部三署分管,責任模糊,災害時難以統合,政府應檢討組織架構,甚至考慮成立「災害救難總署」,建立標準處理機制。

李鴻源則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滿水量達9,000萬噸,相當於一座南化水庫,潰壩後挾帶3.2億噸泥沙,威脅巨大。雖現階段殘留水量不足以造成立即危險,但左岸山壁不穩,未來仍有潰壩風險。他建議政府加強堰塞湖監測,並立即補強下游堤防,避免再度釀災。

原住民立委鄭天財強調,重建需尊重「離災不離家」理念,應設立中繼村安置族人;立委林倩綺則提醒,教育、醫療與心靈支持同樣重要,不能讓原鄉居民在等待中被忽視。

國民黨團呼籲中央摒除成見,以災民未來為優先,建立長遠防災機制,讓花蓮早日走上復原之路。

Related Posts

1 of 3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