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開創無化療時代:全球首個H藥胃癌圍手術期III期臨床研究達到主要終點,支持提前申報上市

  • H藥胃癌圍手術期III期臨床研究達到主要終點EFS,支持提前申報上市
  • 全球首個胃癌圍術期(術前/術後)以免疫單藥取代術後輔助化療的治療方案
  • 該方案明顯改善無事件生存期(EFS),病理完全緩解(pCR)率是對照組的3倍多,復發風險顯著降低,提升治癒機會

上海2025年10月9日 /美通社/ — 2025年10月9日,復宏漢霖(2696.HK)宣佈公司自研創新型PD-1抑制劑H藥 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歐洲商品名:Hetronifly®)聯合化療新輔助/單藥輔助治療胃癌的III期臨床研究(ASTRUM-006)期中分析達到了主要研究終點無事件生存期(EFS),成為全球首個胃癌圍術期(術前/術後)以免疫單藥取代術後輔助化療的治療方案,實現了該領域的重大突破。

ASTRUM-006是一項針對早期胃癌患者的隨機、雙盲、多中心的I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漢斯狀®聯合化療對比安慰劑聯合化療新輔助/單藥輔助治療早期胃癌患者的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據獨立數據監察委員會(Independent Data Monitoring Committee, IDMC)的期中分析結果顯示:該研究達到預設的優效性標準。與安慰劑聯合化療相比,漢斯狀®聯合化療顯著改善EFS,病理完全緩解(pCR)率是對照組3倍多,患者復發風險明顯降低。同時,該治療方案安全性良好,未發現新的安全性信號。基於這一積極結果,建議提前申報上市。

ASTRUM-006研究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表示:「手術是胃癌治療的核心環節,而圍術期治療直接影響患者的長期預後。本次研究首次證實了術後以免疫單藥替代輔助化療的可行性,不僅為鞏固手術療效、降低復發風險開闢了新路徑,也為臨床實踐帶來全新思路。」

ASTRUM-006研究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表示:「本次研究的積極結果,證實了斯魯利單抗在胃癌圍術期的卓越潛力。尤其在輔助治療階段創新探索了『單免疫去化療』方案,切實改善了患者生存質量,為優化臨床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復宏漢霖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朱俊博士表示:「消化道腫瘤是復宏漢霖深耕的核心領域。此次H藥在胃癌圍術期III期研究中達到主要終點,標誌著公司在該領域取得關鍵突破。我們將積極推動成果轉化,早日惠及患者,並持續加快更多創新療法的深度探索與廣泛應用。」

引領革新,拓展胃癌圍術期新路徑

胃癌是全球重大公共衛生挑戰,根據GLOBOCAN最新統計,2022年全球胃癌新發病例約96.9萬例、死亡病例約66萬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均高居第五位[1] 。目前根治性手術是治療胃癌的主要手段,而圍手術期治療(新輔助/輔助)策略的優化則成為改善患者長期生存的關鍵[2]

近年來,免疫治療正系統性重塑胃癌的治療格局。在晚期胃癌中,免疫聯合化療已成為一線標準方案。針對圍術期治療,全球範圍內也有多項III期臨床研究正在開展,旨在驗證免疫聯合化療在此階段的療效和安全性。然而,該領域面臨雙重挑戰:在研發方面,目前尚無免疫療法獲批該適應症,且僅少數免疫聯合III期研究明確達到主要終點;在臨床實踐中,患者常因術後恢復緩慢或對化療耐受性不佳而難以完成輔助化療,影響長期生存獲益。因此,臨床亟需兼具卓越療效與良好耐受性的新一代治療方案。

作為復宏漢霖的核心抗腫瘤藥物,漢斯狀®憑借其差異化的機制,在多種實體瘤的治療中展現出獨特優勢。該藥物不僅具備更強的PD-1內吞作用,可減少T細胞表面PD-1受體[3],實現快速、強效的免疫激活;還能減少PD-1對共刺激分子CD28的募集,從而更大程度保留CD28信號傳導[4-6],增強下游AKT蛋白活性[7],促進T細胞持續活化。ASTRUM-006研究創新性地在輔助治療階段採用「去化療」的漢斯狀®單藥治療策略。該方案在確保療效的同時,有效規避了傳統化療相關毒性,極大提升了患者生活質量,為臨床實踐提供了全新選擇。ASTRUM-006研究的成功,標誌著胃癌圍術期治療實現了從「單純強化治療」到「高效低毒」精準模式的關鍵性跨越。

多維探索,深耕消化道腫瘤前沿

消化道腫瘤是復宏漢霖戰略聚焦和深度佈局的核心治療領域之一。公司圍繞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等高發消化道癌種,構建了從免疫治療到靶向藥物、從成熟靶點到創新分子類型的多元化產品組合,形成了覆蓋不同分子分型與疾病階段的差異化治療體系。

在食管癌領域,漢斯狀®已於2023年9月在中國獲批用於一線治療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憑借卓越的療效與安全性獲得臨床廣泛認可,迅速成為該領域的重要治療選擇。針對胃癌這一關鍵市場,復宏漢霖展現出強大的研發縱深與協同優勢。除漢斯狀®在胃癌新輔助/輔助治療方面取得的積極結果外,公司自主研發的差異化新表位HER2單抗HLX22正通過國際多中心III期頭對頭臨床研究,挑戰HER2陽性晚期胃癌的一線治療標準。在結直腸癌領域,公司正積極推進漢斯狀®聯合方案一線治療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的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研究,同時通過佈局PD-L1抗體偶聯藥物(ADC)HLX43等新一代療法,針對晚期胃/胃食管交界部腺癌等開展臨床研究,持續拓展消化道腫瘤的治療邊界。

未來,復宏漢霖將依托產品管線的多層次創新療法矩陣,以及豐富的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數據,持續深化在消化道腫瘤領域的領先優勢,致力於將更多優質治療方案推向全球,惠及更廣泛的患者群體。

【參考文獻】

[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Bray F.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74(3):229-263.

[2] 高梓茗,徐惠綿. 新輔助治療與轉化治療——探索適合中國胃癌患者的圍手術期治療模式[J].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21, 36(3): 17-17.

[3] Issafras H, et al. Structural basis of HLX10 PD-1 receptor recognition, a promising anti-PD-1 antibody clinical candidat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PLoS One. 2021;16(12):e0257972.

[4] Hui E, et al. T cell costimulatory receptor CD28 is a primary target for PD-1-mediated inhibition. Science. 2017;355(6332):1428-1433.

[5] Patsoukis N, et al. Interaction of SHP-2 SH2 domains with PD-1 ITSM induces PD-1 dimerization and SHP-2 activation. Commun Biol. 2020;3(1):128.

[6] Fenwick C, et al. Tumor suppression of novel anti-PD-1 antibodies mediated through CD28 costimulatory pathway. J Exp Med. 2019;216(7):1525-1541.

[7] Primavera E, et al. Computer-Aided Identification of Kinase-Targeted Small Molecules for Cancer: A Review on AKT Protein.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3;16(7):993.

 

關於復宏漢霖

復宏漢霖(2696.HK)是一家國際化的創新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為全球患者提供可負擔的高品質生物藥,產品覆蓋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領域,已在全球獲批上市9款產品,4個上市申請分別獲中國藥監局、美國FDA和歐盟EMA受理。自2010年成立以來,復宏漢霖已建成一體化生物製藥平台,高效及創新的自主核心能力貫穿研發、生產及商業運營全產業鏈。公司已建立完善高效的全球創新中心,按照國際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標準進行生產和質量管控,不斷夯實一體化綜合生產平台,其中,公司商業化生產基地已相繼獲得中國、歐盟和美國GMP認證。

復宏漢霖前瞻性佈局了一個多元化、高質量的產品管線,涵蓋約50個分子,並全面推進基於自有抗PD-1單抗H藥漢斯狀®的腫瘤免疫聯合療法。截至目前,公司已獲批上市產品包括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歐洲商品名:Hetronifly®)、自主研發的中美歐三地獲批單抗生物類似藥漢曲優®(曲妥珠單抗,美國商品名:HERCESSI,歐洲商品名:Zercepac®)、國內首個生物類似藥漢利康®(利妥昔單抗)、以及地舒單抗生物類似藥Bildyos®和Bilprevda®。公司亦同步就19個產品在全球範圍內開展30多項臨床試驗,對外授權全面覆蓋歐美主流生物藥市場和眾多新興市場。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