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高雄市垃圾量持續攀升,恐在2028年突破200萬噸!高雄市議員林智鴻今(16)日在議會警消衛環部門質詢時指出,隨著經濟成長與產業擴張,高雄市一般廢棄物以年增率5.18%的速度增加,若未採取減量與設備更新措施,7年內恐出現「爆爐危機」,屆時「垃圾無處去」將成為全體市民的共同困境。
林智鴻根據環境部統計指出,高雄市去年度垃圾總量已達168.2萬噸,其中回收垃圾達99萬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雖然回收率近年提升至63.02%,但整體垃圾量仍以5.18%的幅度逐年增加。他推估,以此趨勢推算,2028年中期將突破200萬噸大關,2034年更恐達277.4萬噸,比今年增加59%,相當於去年四座焚化爐整年處理量的兩倍。
他指出,高雄四座焚化爐近五年停爐時間持續攀升,總計每年超過2萬小時,2023年更達28,254小時,顯示「燒得少」不是「不為」,而是「不能」。若不儘速改善,2032年恐將面臨焚化爐處理能量不足的「爆爐臨界點」。
林智鴻表示,雖然市府已與民間合作推動「南區資源回收廠焚化爐BOT案」,但該爐預計要到2028年才能恢復以往每年42萬噸的處理水準;屆時高雄的垃圾量恐已遠超過過往容量,必須提前規劃更新硬體設備,以確保垃圾處理量能跟得上經濟發展速度。
他進一步提醒,2027年底台積電高雄P1至P5廠將正式投產,預期2028年後高雄產業發展將「如火山爆發般」迅速成長,若垃圾處理量能未能超前部署,勢必造成新的環保與生活壓力。林智鴻強調,市府應同時推動「垃圾減量」與「處理量能提升」雙軌策略,一方面持續提高回收率,一方面加速焚化爐汰舊換新。
他也建議市府可比照美國「國債鐘」概念,製作「高雄垃圾鐘」,以電子看板即時公布「每人每日垃圾量」與「垃圾無處去的臨界期限」,讓市府與市民共同警覺環保危機。他並以ChatGPT製作示意圖,呼籲應讓數據成為全民共同面對問題的警鐘,凝聚減廢共識,讓環保不只是口號,而成為具體行動。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