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藝文能量 × 食農體驗」展現農村產業魅力新風貌

記者 林俊偉 / 報導

台東縱谷串連豐饒自然與多元人文,今年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東分署推動下,透過「藝文能量 × 食農體驗」系列行動,讓文化與產業交融,展現農村創生的新樣貌。從池上藍染文化的技藝復興,到關山「大地食力」的食農教育體驗,縱谷的村落正以文化為筆,書寫屬於自己的當代篇章。

藍染技藝復興 池上以文化力翻轉產業

池上萬安社區以藍染為核心,重啟藍草種植與客家染布技藝的傳承,讓原本逐漸消逝的傳統工藝重新發光。由「沐藍六感美學協會」推動的藍染復興計畫,結合工作坊、手作市集與文化展演,讓藍染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場五感的文化體驗。

曾經在台灣失落六十多年的藍染技藝,如今在池上的田野間再次綻放。從藍草栽培、藍靛製作到染布體驗,這項文化行動不僅讓居民重拾自信,也逐步發展出具地方特色的農村產業。靛藍色的織品、手感溫潤的布料與獨特的香氣,共同構築出台東縱谷的文化新風景。

臺東縣沐藍六感美學推廣協會結合工作坊、藝文表演重現當地藍染文化,引領參與者透過五感體驗感受當地歷史與客家文化。/圖片來源:臺東縣沐藍六感美學推廣協會

關山「大地食力」 以文化入菜、食農入村

在關山鎮農會以「從泥巴到嘴巴」為理念舉辦「大地食力」活動,邀請親子一同體驗食材轉化的樂趣。課程中以洛神、肉桂等在地農產為主角,帶領學員製作創意點心。成果展中更有薩克斯風樂團現場演奏,讓學員在音樂與香氣交織下,體驗縱谷四季的味覺記憶。 此外,關山鎮農會將舊穀倉改造為共享文化空間,園區內設有小農格子鋪、惜食專區與農夫市集,並定期舉辦藝文展演。這樣的轉型,不僅活化了閒置空間,也形塑出「食農教育 × 文化藝術」的新農村樣貌。

關山鎮農會辦理親子烘焙課程,結合台東洛神、肉桂等農產,帶領學員從味覺中感受縱谷故事,並推動食農教育。/圖片來源:關山鎮農會

藝文串聯產業 縱谷共創文化經濟

如今,藝術走進農村、農村成為藝術舞台。從池上的藍布飄揚,到關山的米香與樂聲,文化與土地緊密結合。這些來自社區的創新行動,象徵著縱谷農村從「生產」走向「生活」,再進化為「文化」的力量。台東縱谷正以文化為筆、以產業為墨,描繪一幅屬於這片土地的當代新畫卷。

這篇文章 「藝文能量 × 食農體驗」展現農村產業魅力新風貌 最早出現於 火報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