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桃園最早的保安林 正式定名「大園濕地」保安林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夏榮生分署長說明本次命名活動發想、歷程與保安林的功能及惠益。 (新竹分署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位於桃園市大園區的 1101 號飛砂防止保安林,經地方討論及居民共識,正式命名為「大園濕地保安林」,此兼具生態保育與文化傳承意涵,展現地方與中央攜手守護濱海環境的新里程碑,今(19)日公開發表頒贈身分證的命名活動。

依據《森林法》第 22 條及第 23 條規定,保安林設置目的在於涵養水源、防止災害及維護公益,特別是沿海地區之飛砂防止保安林,在抵禦強風、固定砂土、防止農地與聚落遭受風砂侵襲上,具不可替代之功能,過往多以編號登錄,雖利於管理,然欠缺在地連結;透過命名,可使居民更熟悉並參與保安林守護工作。


▲大園濕地保安林內木棧道設施可以就近觀察豐富的潮間帶生態環境(新竹分署提供)。

近年來,濕地孕育的紅樹林,招潮蟹與候鳥等豐富生態,也成為環境教育與社區導覽的重要資源,吸引在地學校與民間團體共同參與保育行動,與地方居民的生活緊密相連。 

新竹分署分署長夏榮生表示,全臺現有 523 處保安林,每一處均以編號登錄。1101 號保安林為桃園地區最早設立之保安林,早在民國前3年即設立,編號「11」代表桃園縣,「01」則為桃園地區第1個編定的保安林,惟數字代號難以反映地方特色,因此以「大園濕地保安林」命名,不僅呼應濱海自然環境,亦能提升社區歸屬感與認同度。

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強調,保安林之功能不僅止於防風定砂,亦能淨化空氣、改善環境品質,並兼具景觀、生態教育及休憩價值,未來將持續推動社區、學校及企業之參與,透過淨灘、巡護及環境教育等行動,落實全民守護保安林,共同維護海岸生態永續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