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茶因器彰 器隨茶顯  吳明儀與賴秀桃「擇器論茶」展現柴燒美學與生活哲思

S 37576763 0
李文武[左一]吳明儀[左二]與賴秀桃[左三]「擇器論茶」展現柴燒美學與生活哲思。圖:74藝術中心提供

【記者 宋佳景/台中報導】

「茶因器彰,器因茶顯。」以茶器與茶湯對話為核心的「擇器論茶-吳明儀與賴秀桃茶器創作展」,即日起於74藝術中心登場。展覽匯聚夫妻檔吳明儀與賴秀桃超過30年的陶藝歷程,從柴燒工藝、自然哲思到茶文化美學,展現創作與生活交織的深度。

559537317 1220513290097067 940242086351736558 n
擇器論茶-吳明儀與賴秀桃茶器創作展」,即日起於74藝術中心登場。圖:74藝術中心提供

賴秀桃原籍彰化,童年隨家人遷至鶯歌,因熟知陶瓷產業辛勞,曾立志不踏入陶藝,更不嫁鶯歌人。然而緣分難料,她在學習手拉坯時結識陶藝世家第24代傳人吳明儀,自此與陶土結下不解之緣。她笑稱:「原本想逃離鶯歌,最後卻把人生都交給了陶土和柴窯。」目前專事創作的她表示,在苗栗山區工作室創作的過程,親炙台灣山林雲嵐與晨昏光影,「壯闊稜線與多變雲霧,就是這次展覽的底氣與靈感。」

兩人於2005年在苗栗頭屋鄉明德水庫南岸創立「陶藝源地工作室」,並共同建構「母子柴窯」。園區以枯木與風倒樹為薪材,吳明儀除專研柴燒落灰質感,也以攝影記錄周邊生態變遷,希望陶藝創作與自然共生、與土地共存。工作室並作為教學、展覽與茶器交流的開放空間,讓柴燒工藝在當代延續。

568106957 1224559793025750 2810199014197220061 n
吳明儀景觀陶瓷「水流系列」與《曲水流觴》作品也展現豐沛能量,2010年獲選為「台灣工藝之家」。圖:74藝術中心提供

吳明儀出身鶯歌傳統陶家,自泉州磁灶系統傳承「車做」技藝,是第24代傳人。退伍後雖曾嘗試他業,仍回到窯場,以「陶瓷既是傳統,也要科學與藝術同行」為創作信念,創立文生窯。早年專注釉藥研究,1990年代以銅紅綠窯變釉及手擠坯技法嶄露頭角,之後轉向柴燒陶探索,追求火痕與自然落灰釉的層次變化。其景觀陶瓷「水流系列」與《曲水流觴》作品也展現豐沛能量,2010年獲選為「台灣工藝之家」。

562062946 1220513413430388 2321608981352492606 n
賴秀桃長期鑽研茶文化,認為「飲茶者看茶湯,作陶者看釉色」,如何讓器與茶共同呈現,是創作核心。圖:74藝術中心提供

賴秀桃1993年於文生窯啟蒙,1998年隨潘俊任學習水番流手捏壺,以有機仿生為創作語彙,1999年首度參加臺北陶藝展即獲佳作肯定。自文生窯頂樓柴窯完成後,她確立柴燒為主要創作方向,並於2005年參與母子柴窯建窯與燒製,深受自然落灰釉啟發。她長期鑽研茶文化,認為「飲茶者看茶湯,作陶者看釉色」,如何讓器與茶共同呈現,是創作核心。

2015年她辦理首場以茶碗為主題的個展,以不上釉的坯體結合柴燒自然灰落,發展出「嵐山」、「迷霧」、「曙光」系列,藉山巒與雲氣的層層變化,形構茶湯與山景共生的意象。她將碗口斜向觀者,使抹茶湯與坯體紋理自然呼應,將茶文化、造型手感與寫意畫境融入生活器物。 此次展覽從兩人因陶結緣談起,延伸至「擇器論茶」理念,不僅呈現器物功能與美學,更是文化、品味與生活哲學的對話。展場中可見吳明儀「無為」精神下的柴燒創作,也能欣賞賴秀桃以自然山色與茶湯意象對話的茶碗世界。74藝術中心邀請民眾走進展場,在土火之間品味茶器的靜美與歲月的溫度。

這篇文章 茶因器彰 器隨茶顯  吳明儀與賴秀桃「擇器論茶」展現柴燒美學與生活哲思 最早出現於 暢NEWS – 新聞觀點,暢所欲言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