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桃園報導(大溪區公所廣告)

桃園市政府金志聿副秘書長今(10/21)應邀前往桃園大溪阿姆坪生態園區參與桃園區漁會及大溪區公所舉辦的「小小魚兒要回家」石門水庫魚苗放流活動,現場放流大頭鰱魚苗7萬5,000尾以及烏鰡魚苗1萬尾,現場還有社區媽媽土風舞表演,放流活動兼顧環境與食魚教育,打造自然、漁業、教育三方共和,現場每人都泛起笑容。

桃園區漁會表示,本會會員遍布大園、蘆竹乃至大溪、復興一帶,尤其大溪及復興一帶漁民更是以石門水庫所產出的野生淡水魚維生,因野生魚群受乾旱影響較大,漁獲量相較不穩定,當時漁民主動建議漁會及水資源管理單位共同合作放流魚苗,並挑選具有功能性的大頭鰱、草魚以及烏鰡,這三種魚苗除可增加水庫魚類資源外,亦可以協助清除浮游生物、水草以及螺貝類,維持石門水庫水質穩定、緩和水庫優養化趨勢,尤其是烏鰡,更是被視作外來種「福壽螺」的天敵,對於漁業永續發展、提高漁民收入以及帶動在地觀光產業具有相當大的幫助,由漁會爭取大園區公所以及農業局計畫補助,並與大溪區公所合作,邀請在地國小學童參與魚苗放流活動,兼顧自然、漁業與教育,桃園市政府希望透過人與自然的和諧,通往幸福城市的最終目標。

桃園市政府金志聿副秘書長參與放流活動後表示,今天活動意義非凡,魚苗經過石門水庫大自然的培養後,可為桃園漁業帶來千萬元的經濟價值,透過民眾及學童參與,以傳承的方式讓漁業永續的觀念向下紮根,讓自然、漁業保育、水庫資源永續的精神正向循環,互利互惠,讓水庫魚產業生生不息。

另外金副秘書長最後再次表示大溪好山好水,還有供應美味清蒸魚、糖醋魚、豆腐魚湯的活魚餐廳,吃魚不長胖,健康又美味,建議民眾選個秋高氣爽的好日子來大溪遊玩吃魚,並體驗復興區獨特原民風光以及山珍美味。
這篇文章 114年石門水庫魚苗放流 生生不息 自然與產業共和 最早出現於 台灣新聞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