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家的味道怎麼煮?跟著金鐘《ila跟土地學做飯》一起找答案!

商傳媒|記者金政美/台北報導

甫於上週(17日)榮獲第60屆電視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獎」肯定的原住民族電視台(以下簡稱原視)人氣節目《ila跟土地學做飯》,將於10月25日起,每週六晚間9點推出全新第四季內容!節目持續以料理為語言、土地為底蘊,邀請來自不同文化的廚師,一起尋找「家的味道」。

自開播一路以來,《ila跟土地學做飯》以真誠動人的飲食故事與深具文化視角的影像風格,深受觀眾喜愛,更連續三年入圍金鐘獎,並成功於本屆奪下獎座榮耀。而最新一季節目內容將以「家的味道,究竟是什麼?」為主題,帶領觀眾走出廚房、走進山林與海洋,橫跨布農、阿美、泰雅、魯凱、卑南等部落,也邀請來自墨西哥、泰國、越南、秘魯、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與法國的新住民廚師,共同展開一場跨越文化的味覺冒險。

《ila跟土地學做飯》從布農族的acipul(玉米)與墨西哥的靈魂食物相遇,運用一根玉米劃破語言的界線。圖/原文會提供

每一集將從一種食材出發,例如:玉米、麵包果、芋頭、香料、豬肉、甜點…等,由兩位廚師,一位來自部落,一位來自異鄉,在火爐與鍋鏟間交流生命故事,最後共創一道屬於彼此的融合料理。從布農族的acipul(玉米)與墨西哥的靈魂食物相遇,一根玉米劃破語言的界線;從阿美族的facidol(麵包果)湯到泰國的糖漬甜點,兩段記憶在鍋中交會;從魯凱族的tai(芋頭)料理到馬來西亞的家常點心,一顆芋頭成為家的共鳴;甚至到泰雅的tmmyan(苦花魚生醃)與秘魯的ceviche、魯凱的山林香料與法國的龍蒿;每一道菜,都是一次文化的相遇與理解。

《ila跟土地學做飯》從布農族的acipul(玉米)與墨西哥的靈魂食物相遇,運用一根玉米劃破語言的界線。圖/原文會提供

《ila跟土地學做飯》不是單純的美食料理節目,更是一場關於土地、記憶與家的探索。透過食材,節目讓觀眾看見文化的連結與差異;透過料理,聽見人與土地的深層對話。每一次切菜、攪拌、上桌,都是一次跨越邊界的故事,讓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在味覺中找到共鳴。

十集美食冒險、十道跨界料理,不同語言、不同文化,卻都在餐桌上找到「家的方向」。《ila跟土地學做飯》邀請您10月25日起,每週六晚間9點鎖定原視一起上桌,讓你在味覺裡聽見土地的低語,在料理中看見文化的相遇。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