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長輩用抗生素要注意!專家揭4大安全用藥守則

示意圖:Freepik

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的統計數據,在2015年至2019年間,60歲以上族群佔抗生素相關藥害救濟申請案件的47%,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的分析也顯示,抗生素是導致高齡者藥品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之一。

專家指出,長者容易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機能的改變、慢性疾病以及多重用藥等因素。隨著年齡增長,免疫系統逐漸衰退,形成”免疫衰老”現象,使得長者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

為確保長者用藥安全,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提出四大抗生素用藥重點:

抗生素應由醫師處方:醫師需考慮感染控制、抗藥性、藥品不良反應等多方面因素,審慎評估後開立處方。
主動告知完整用藥史及病史:就醫時應向醫師詳細說明病史、目前使用的藥品、中草藥、保健食品以及過敏史等信息。
遵照醫囑用藥:應按照醫師或藥師的指示按時服用藥品,不可隨意停藥,以避免產生抗藥性細菌。
留意用藥後反應:用藥期間若出現異常反應,如不明發燒、皮疹、口腔破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諮詢。

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近期推薦在兒童高死亡率地區實施阿奇霉素干預措施。臨床數據顯示,每年為兒童提供兩次阿奇霉素可降低約15%的兒童死亡率,對嬰兒群體的保護效果尤為顯著。

然而,這一干預措施也引發了抗生素耐藥性的擔憂。監測數據顯示,大規模給藥地區的抗生素耐藥基因不僅增強,還出現了跨社區傳播的現象。儘管如此,部分專家認為耐藥性具有可逆性,且推廣項目已包含耐藥監測。

面對這一困境,科學家指出,從根本上改善兒童健康仍需綜合施策。當貧困地區不得不依賴大規模藥物干預時,實際上反映了在解決清潔飲水、基本營養和疫苗覆蓋等根本問題上的不足。

如何在當下救助與長遠公共衛生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無論是針對長者還是兒童,合理使用抗生素、防範耐藥性風險,都需要醫療界和公共衛生部門的持續關注和努力。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