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展現高雄水墨新風貌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由高雄市文化局主辦,邀請蔡文汀、盧福壽及詹獻坤(阿卜極)等三位藝術家共同策展的《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10月25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真堂三館登場,為全台巡展揭開序幕。

高雄市文化局廖小玲處長表示,高雄是一座充滿創意與開放精神的城市,文化局致力於藝術文化的推動,同時重視城市藝術文化的交流,繼2023年《今浪潮.高雄2020s》巡迴展吸引超過兩萬人次參觀,今年再度以城市為策展核心,以《墨光流變》將高雄水墨藝術帶到其他城市,展現高雄藝術家對時代與文化的深度觀照,也讓更多民眾感受高雄水墨藝術的魅力與能量。

與會貴賓高雄師範大學副校長李昭蓉表示,本展跨越媒材與領域,藝術家以不同心境與手法創造作品,呈現個人風格的同時,也讓觀眾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道「水墨之光」。

策展人蔡文汀指出,本展旨在梳理高雄水墨藝術的發展脈絡,感謝洪根深老師發起與策展團隊的合作,並感謝文化局與參展藝術家的支持,使展覽得以圓滿呈現。他表示,希望藉由北中南巡展,讓更多人認識高雄水墨的多元樣貌。

策展團隊盧福壽認為,水墨創作的困難在於其無法覆蓋與加疊,挑戰極高。能以此為主題辦理巡展,顯示文化局對傳統媒材創新的重視;詹獻坤(阿卜極)則回顧2011年對於高雄水墨普查展,時至AI等新科技已深刻影響創作方式,在在展現水墨隨時代流動的生命力。

參展藝術家代表高聖賢表示,本展核心在於「跨域、跨媒介」與「傳統與創新」兩大主軸,但媒材並非重點,作品能否具有生命力與感染力才是關鍵。最年輕的參展藝術家吳佳軒則分享,水墨充滿不確定性,也呼應當代社會的多變與流動,創作精神的傳承才是最珍貴的價值。

《墨光˙流變》策展理念以「墨」象徵東方文化底蘊,「光」寓意創新與轉化,展名寓意水墨藝術在時代流變中的閃耀能量,以「跨域、跨媒介」與「傳統與創新」為雙主軸,共邀集洪根深、李明啟、李明則、詹獻坤(阿卜極)、蔡文汀、黃法誠、陳柏源、吳佳軒、石忘塵、高聖賢、劉雄俊、盧福壽、蔡式媚、梁震明、王慶鐘、陳卉穎與洪民裕等17位出生於高雄或一直在高雄地區從事水墨創作的藝術家參與展出。藝術家們以筆墨語彙、觀念實驗與跨媒材創作,展現從傳統文人筆墨到當代語彙的延伸與再造,作品形式涵蓋平面、裝置、影像與複合媒材,體現高雄水墨藝術的開放性與生命力。

文化局表示,本展於11月1日下午2時30分在文化中心文藝之家舉辦「高雄水墨的發展與變遷」座談會,藝術家與策展團隊將分享創作經驗與策展理念,也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墨光˙流變-高雄水墨藝術巡迴展》高雄首展自即日起展出至11月30日止,後續將巡迴台北、桃園、台中與台南等地,高雄市文化局邀請全國藝文愛好者一起共賞高雄水墨藝術在傳統與創新、跨域與流變之間綻放的時代光彩。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