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桃園報導

勞檢人力嚴重不足,工地安全如何保障?
桃園市目前有超過六千個營造工地,從大型公共工程、科技園區建案,到民間住宅興建,遍地開花。但勞動檢查員僅有15人。
每位勞檢員要負責近400個工地!這樣的比例,根本是嚴重超過負荷!
一、這樣的人力配置,勞安、工安要如何保障?
二、勞檢員工作量超載如何解決?
部分勞檢員一週需跑五至七場現場檢查,還得趕報告,目前平均每位檢查員一年負擔多少案件?標準數據每人應是多少?
三、若短期內無法補足人力,市府有沒有「替代方案」?
建議方案
一、短期措施:成立「聯合工安巡查小組」
由勞動局主責,聯合工務局、建管處、都發局等單位共同進場。
增加對大型工地、公共工程檢查次數,並要求業主自提工安報告備查。
二、中期策略:導入「智慧工安監測系統」
利用AI影像辨識與IOT感測技術,監測現場是否配戴安全帽、安全索等。
這不只是科技噱頭,而是解決人力不足的實際工具。
三、長期規劃:爭取中央補助與自治條例修訂
應比照新北、台中做法,增設「工地安全稽查專員」職缺,並修訂自治條例,讓地方政府得以委外或聘僱專責人員支援稽查。
工地安全依賴的是制度而不是運氣,我們不能等到發生墜落、壓傷、倒塌,才開始追究責任。
請勞動局研擬「桃園工安提升行動方案」後副本交予本席。

微型青年創業計畫成效與後續追蹤機制市府這幾年積極推動青年創業,提供貸款、補助、課程,讓有創意、有想法的年輕人能夠勇敢踏出第一步。這樣的方向我肯定。截至目前為止,這個計畫共有多少人提出申請?
這些受補助的青年至今還在營運的有多少?有無建立追蹤輔導機制?
一、補助後第6個月、第12個月進行訪
二、即時發現營運瓶頸,主動提供經營成功前輩現身說法實施經驗傳授。
青年更需要市府的「後段陪跑」,因為很多年輕人不是沒能力,而是缺乏「經驗+資源」,青年不缺「夢想」,是缺「輔導」,我們給的不只是資金補助,而是「成長的輔導能量」。
這篇文章 勞檢人力嚴重不足 于北辰議員籲成立「聯合工安巡查小組」強化安全 是由 台灣新聞雲報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