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小港醫院影像醫學科優化服務 縮短檢查等候時間


【今傳媒/記者蔡學珉報導】
當今影像醫學日新月異,是疾病診斷的關鍵,也是守護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從檢查醫令、等候時間、顯影與否的判定、掃描參數、影像上傳等,任一環節的錯誤都可能為診斷風險。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影像醫學科以「效率即品質」為信念,這次的改善並非單純添購設備,而是一場全面的「醫療服務再創新」,從流程優化、人力調配、資訊整合到綠色永續,讓每一次檢查都更快、更準、更安心。

另一方面,病人回饋指出流程冗長與等待時間過久的困擾。統計顯示CT尖峰時段平均檢查時間高達59.67分鐘,包含喝水準備、等候注射、候檢等多重環節,導致病人焦躁、焦慮。

有鑑於此,小港醫院影像醫學科將CT檢查的每個環節重新定義為可被量化、可被改善的品質指標,團隊從檢查醫令、前置準備、報到動線到影像上傳,透過跨部門合作與精實思維,進行5項改善,重新設計病人報到與檢查順序,建立分流機制、減少尖峰壅塞;色彩辨識強化醫令安全;推動無紙化與雲端協作;優化喝水準備流程,縮短候檢時間;建立靜脈風險評估與計時管理,讓CT檢查從報到更加有效率。

目前每年有超過三萬名外籍移工在小港醫院進行影像檢查,小港醫院李宗憶放射師表示,除了改善CT等候流程檢查時間,團隊結合專業與創意,打造首創的「多國語言友善檢查環境」,包含「多國語音衛教廣播」、「多語衛教單張」、「穩影LINE@ 專屬互動平台」,讓外籍移工與原住民族群都能以熟悉的語言了解檢查流程與自我照護要點。放射師在檢查過程中主動互動、耐心解說,不只減少誤解,更消除了恐懼,讓影像檢查成為一段安心的體驗。

另外醫院為打造安心檢查環境、孩童、聽障病患也能順利完成檢查,在CT 室內增設微電腦投影機,播放輕音樂降低病人不安及焦慮情緒,對於孩童播放童歌或卡通轉移注意;另外對於聽障病人,將須配合的字幕投射至頂幕,透過字幕的溝通減少聽障病人的不安,也能配合吸閉氣,得到良好的影像品質。

團隊以病人為中心,結合科技創新與人文關懷,讓影像診斷不只是數據的累積,更是信任的延伸。小港醫院以「永續 × 智能 × 友善」的精神,打造出南部地區最溫暖也最精準的醫學影像服務。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