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擁有百三十年歷史的永興樂皮影劇團,以光影和聲腔跨越五代,傳承高雄最具代表性的皮影文化。高雄市立圖書館與彌陀數位機會中心今(30)日上午攜手舉辦《偶遇永興樂》紀錄片特映會,透過鏡頭記錄藝師家族從廟埕走向世界的生命故事,讓「香火袋精神」在彌陀公園分館閃耀延續。活動由南安國小皮影戲團演出《漯底山傳奇》揭幕,13位學童以英姿躍動的影偶與鏗鏘鑼鼓,讓地方傳說再次躍上光影舞台,獲滿場喝采。
今日貴賓雲集,高雄市教育局資國科莊筱婷股長、彌陀區公所代表、南高數位機會中心計畫主持人賴正文教授,以及立委賴瑞隆、邱志偉、林岱樺與議員方信淵、黃秋媖、宋立彬、林志誠等服務處代表共同出席。現場更聚集彌陀國中與國小校長、彌羅港文史協會歷任理事長、在地教育與文史工作者與多位皮影推廣師長,一同見證文化感動時刻。
高雄市立圖書館李金鴦館長表示,《偶遇永興樂》不僅是影像紀錄,更是文化傳承的深情筆記。永興樂五代堅守皮影技藝與生命信念,以一口腔韻、一束光影,將民間故事投向世界舞台,是高雄文化底蘊最真實的縮影。
她強調,彌陀素有「皮影戲窟」盛名,彌陀公園分館暨彌陀數位機會中心不只保存文化,也擔任教育推手,從出版《皮猴ㄅㄆㄇ》到收藏老照片、推動多媒體典藏,持續讓閱讀與地方記憶深深扎根。未來圖書館將持續與在地團體協力,讓傳統藝術透過數位保存與創意展演持續發光。
導演莊于德分享拍攝契機時感性表示,永興樂家族的堅持與信念深深打動了他。感謝中油永安廠贊助,本片得以完成。他說:「越在地越國際」,皮影戲從務農生活一路走到國際舞台,每一步都有文化生命力的跳動。希望影像能成為彌陀文化的時代記憶,也將「香火袋精神」——守護、祝福與心意——持續傳遞下去,讓光影永不息。
紀錄片中,永興樂藝師從台上到台下、從家庭傳承到跨界創新,真實展現傳統藝術的溫度與靈魂。第五代團長張信鴻親臨現場分享心得,坦言看見家族故事在大銀幕呈現時,「那份驕傲與責任同樣沉甸甸」。現場觀眾多次鼓掌致意,為高雄在地文化的深厚能量喝采。
彌陀,既是海港,也是高雄皮影文化的起源地與故事場。光影舞動的不只是一張張影偶,更是世代傳承的情感。特映會溫暖落幕,卻開啟了永興樂新的文化旅程,從在地出發、面向海洋、走向世界。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永興樂皮影劇團 #偶遇永興樂 #皮影戲 #彌陀公園分館 #香火袋精神 #彌陀數位機會中心 #文化傳承 #南安國小 #在地文化 #高雄圖書館 #彌陀 #光影藝術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漾新聞官網】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