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在極端氣候與突發災害頻仍的時代,「韌性」成為城市關鍵字。地震、暴雨、火災與人為事故不再遙遠,防災早已不只是政府與專業救援團隊的責任,而是每一個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為了讓防災觀念「接地氣」又「進人心」,國立中山大學USR「城市共事館」計畫攜手台灣福興、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AIT Kaohsiung)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即日起至11月23日在高雄駁二蓬萊B6倉庫推出大型互動展覽「解鎖!防災神隊友」,以信仰文化、現代職業角色與遊戲互動,邀請民眾一起發掘生活中潛藏的「神隊友」。
開幕儀式特別邀請關懷環境的三金得主林生祥獨立創作歌手,以歌曲描述常民抵抗災害環境的心聲,觸動人心;另由USR協同主持人王御風副教授、策展人林芮君、中山社會學系學生化身「防災導覽員」,帶領貴賓認識展覽內涵與體驗互動遊戲。民眾走進展區,就像進入一座充滿線索的「防災迷宮」──在居家空間尋找潛藏的風險,在故事探索中理解災後重建的艱辛,在手作區製作象徵守護的「防災掛牌」。每個環節都設計成可互動、可體驗的任務,寓教於樂地帶領觀眾思考:不論在災難的前中後,我們可以是他人也是自己的神隊友!
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強調,中山長年透過USR計畫落實「從學習到行動」,讓學生在課堂上理解知識,更能在社會現場實踐與回饋。這次展覽結合地方企業台灣福興與國際夥伴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的支持,將師生的研究轉化為貼近生活的防災教育行動,讓科學與人文、在地與全球相互連結。他說:「中山不只是研究防災,我們更關心災難中的人。」這句話,道出學校多年來從後勁溪污染、氣爆事件、城中城大火到颱風風災等議題的深度田野與紀錄。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透過文化與教育的公共外交活動,長期深化美國與南台灣人民之間的關係。與中山大學多年的合作,也體現國際社會對地方社會韌性的共同承諾與建立高韌性社會的重要基石,透過青年世代與社區的共同參與,期待能促進全民防災意識提升,建立一個更凝聚力與韌性的社會。
以門控系統聞名的高雄在地台灣福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在地企業神隊友,展現企業永續(ESG)深厚底蘊。文化長林宜錚指出,「防災不是危機當下的反應,而是平日的準備與連結。」福興在地深耕60餘年,長期資助藝文產業和地方發展,關心移工安全和心理健康,更協助校園公益換鎖,視公共事務為己任,讓企業成為城市最堅實的後盾。
高雄市陳其邁市長致詞時表示,高雄長期面臨颱風與強降雨等挑戰,市府積極推動智慧防災與氣候調適計畫,強化城市基礎建設與社區共備網絡,依各類災害特性採取多元應變措施,打造韌性城市。他肯定中山大學在USR行動中的努力,將防災教育轉化為生活經驗,讓青年學子成為推動城市韌性的力量。「城市的韌性,不只是基礎建設,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這場展覽讓防災變得可親、可學、可行,這正是我們希望的城市樣貌。」
本展主要策展人林芮君表示,「解鎖!防災神隊友」以「社區共備、共學、共創」為核心精神,透過遊戲化設計讓民眾在輕鬆氛圍中思考。展覽巧妙結合神明信仰與現代防災角色,搭配互動任務,讓觀眾從共感中理解「防災力」其實來自社會信任與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