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育銓 採訪報導】
台灣野柳地質公園以「女王頭」聞名國際,而在日本本州最北端的青森縣下北半島,也有一處同樣令人驚嘆的奇岩勝地——佛之浦。2017年11月1日,野柳地質公園經營團隊「新空間公司」遠赴青森縣陸奧市下北地質公園,正式簽署姊妹公園協議,成為野柳在日本的第二個正式姊妹地質公園。八年來,這段跨海的地質情誼持續深化,透過產官學從學術交流到觀光推廣,為兩地的自然美景注入更多文化與教育價值。

佛之浦地質公園,日文意為「佛祖的海灣」,沿岸綿延兩公里的白色奇岩聳立於碧海藍天之間,岩形千變萬化,宛如莊嚴佛像守護著大地。這片壯麗的海岸線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名勝及天然紀念物,隸屬於「下北半島國定公園」,其清澈的海水與蒼翠山林交織出令人屏息的景致。導覽人員介紹時指出,瘦長的巨岩被命名為「如來之首」,形似佛祖;旁邊整齊平滑的岩壁則稱為「揚帆石」,如同風帆乘風破浪。整片海岸岩體在海浪拍打下呈現多層次的白綠色紋理,仿若時間的雕塑,大自然的力量令人嘆為觀止。

八年交流 產業、學術與觀光雙軌前行
台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劉瑩三指出,佛之浦的岩層由約450萬年前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灰與浮石構成,後經海蝕與風化作用,發展出極具藝術感的地形線條與色彩。「八年前簽署的這份協議,不只是地質合作的起點,更象徵台日共同守護自然遺產的承諾。」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林俊全表示,野柳與佛之浦雖相隔千里,卻在地質特性上有著奇妙的共鳴。「野柳的女王頭與佛之浦的如來之首,都是自然長年雕刻的結果。它們提醒我們,大自然的藝術雖壯麗,卻也脆弱易逝。」他指出,這八年來雙方在產官學合作下,從地質教育、導覽經驗與永續旅遊到產業發展上都有密切的交流,也讓更多旅客透過這段跨國情誼,認識地球的美麗與無常。「這不僅是一次地質的連結,更是一段從『記憶』走向『珍惜』的昇華歷程。」

奇岩永續 情誼不止於海峽兩端
佛之浦的奇岩依其造型被命名為「如來之首」、「五百羅漢」、「十三佛觀音岩」、「極樂濱」等,每一塊岩石都蘊含宗教意象與自然美學。而在野柳,女王頭的頸部正因風化逐漸變細,象徵時間無法逆轉的自然律動。首次造訪的野柳地質公園副總經理林俊毅表示,有別於野柳地質公園的砂岩地形,佛浦多為火成岩質地。因為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很推薦台灣朋友來訪,更讓國外遊客了解,女王頭面臨的危機,也期盼大家抓緊時間來訪。

「我們都在與時間賽跑。」劉瑩三感性地說,「無論是野柳還是佛之浦,這些地景都是大自然花費千萬年雕琢的藝術品。透過姊妹公園的交流,讓更多人願意走入現場、親眼見證、親身感受,才是對自然最深的致敬。」

八年後的今天,野柳與佛之浦的合作已從單一的締結儀式,延伸為一場持續進行的地質永續的對話。透過產業、學術、觀光與文化的串聯,兩地將繼續攜手,讓「奇岩之美」跨越國界,從旅人的記憶中昇華成守護地球的共同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