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近六成民眾不識肺阻塞!恐陷肺病危機不自知 醫籲:咳、痰、喘逾三週速就醫


▲有鑑於國人對肺阻塞的認知仍嚴重不足,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特於2日在台中舉辦「2025世界肺阻塞日登階挑戰」活動,吸引上百位民眾熱情響應。(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孔亮云/台中報導】

你知道慢性咳嗽、多痰、活動會喘,更可能是致命的「肺阻塞」嗎?肺阻塞(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簡稱COPD) 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肺部疾病,會導致呼吸道持續發炎與阻塞,嚴重影響病患生活品質,倘若急性發作甚至有致命風險。肺阻塞除了高居全球十大死因第3位外,在台灣,更佔國人十大死因第八名,每年有超過6,000人因此疾病喪命。然而,國人對肺阻塞的認知仍嚴重不足:根據最新調查,近6成民眾沒聽過或不清楚什麼是肺阻塞,更有7成民眾表示如出現「咳、痰、喘」任一症狀超過三周以上,並不會積極就醫,恐延誤診斷與治療的黃金期。


▲學會積極推廣「一分鐘登階358」概念,希望藉由登階活動,提升民眾對肺阻塞的病識感,若自我檢測未達標準,應盡速就醫檢查,實踐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目標。(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為此,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特於2日在台中舉辦「2025世界肺阻塞日登階挑戰」活動,吸引上百位民眾熱情響應。


▲唯有主動認識肺阻塞的威脅、及早診斷、積極治療控制,才能守護自身與家人的肺部健康,遠離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威脅。(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周昆達醫師表示,台灣40歲以上民眾中,肺阻塞盛行率高達9.5%,推估潛在患者人數超過百萬人,突顯提升國人肺部健康意識的迫切性,也正是學會長期推動肺阻塞衛教的核心目標。


▲活動現場設置攤位,讓民眾可以初步測試自己的肺部健康。(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周秘書長強調,三週以上的咳嗽已符合慢性咳嗽的定義,民眾務必將長期「咳、痰、喘」視為呼吸道慢性受損的嚴峻警訊,切勿延誤,應立刻前往胸腔內科接受專業診斷。為鼓勵高風險族群自我檢測,學會更長年積極推廣「一分鐘登階358」概念,1分鐘內爬50階為標準值,超過80階則表示肺功能佳;若介於30至50階,屬於中度風險族群,需持續注意肺部健康;若未達30階則為高風險族群。秘書長周昆達表示,學會希望藉由登階活動,提升民眾對肺阻塞的病識感,若自我檢測未達標準,應盡速就醫檢查,實踐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目標。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科鄭文建醫師指出,肺阻塞(COPD)是一種不可逆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若未及早診斷與治療,急性發作時住院死亡率達14%,出院一年內死亡率更高達43%,提醒民眾絕對不可以輕忽。

鄭文建醫師曾收治一名菸癮深重的中壯年男子,他長年「咳、痰、喘」並確診為肺阻塞。患者初期心存僥倖,認為只要配合藥物治療、少量抽菸並無大礙,因此在治療期間仍持續吸菸,最終因疾病惡化甚至出現其他併發症,幾乎在鬼門關前走一遭,才真正意識到不戒菸的嚴重性。

「吸菸是導致肺阻塞最主要的元兇,若患者不肯戒菸,形同持續對肺部造成不可逆的破壞,藥物效果大打折扣,最終恐難逃致命的急性發作。」但鄭醫師也強調,肺阻塞是可以透過積極治療策略有效控制的。治療上,主要透過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來維持氣道暢通,針對常發作或有過敏的病人會加入使用吸入性類固醇,此外,患者也應適度運動,以維持呼吸肌力,增進生活品質。

鄭醫師提醒,肺阻塞不僅與吸菸有關,空氣污染與環境暴露也是重要成因。他曾收治一名50多歲、無吸菸史的女性患者,因長期居住環境以燒材煮飯為主,長期吸入劣質空氣導致肺功能受損而罹患肺阻塞。鄭醫師呼籲,所有高危險群,無論性別年齡,只要出現「咳、痰、喘」超過三週的症狀,務必立刻到胸腔內科接受肺功能檢查,勿將警訊誤認為感冒或其他身體狀況而拖延就醫。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藉由世界肺阻塞日活動,再次向民眾推廣「一分鐘登階358」自我檢測概念,並強調「咳、痰、喘 超過三週」應積極就醫的黃金原則。透過台中市衛生局的鼎力支持與戒菸成果宣導,醫學會希望共同鼓勵民眾積極戒菸、遠離空污,並落實流感疫苗接種,減少因流感等呼吸道感染而誘發肺阻塞急性惡化的機率。唯有主動認識肺阻塞的威脅、及早診斷、積極治療控制,才能守護自身與家人的肺部健康,遠離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威脅。

What's your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