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台灣旅客日前分享其在德國轉機的特殊經歷,該旅客在前往歐洲出差途中,於德國機場轉機時,因隨身攜帶的「卍」字護身符被海關人員誤認為納粹符號,當場遭到留置盤查。
根據當事人描述,儘管他向海關人員澄清,表明自己佩戴的是佛教的平安符,並非納粹相關物品,但海關人員仍持續進行追問與檢查。在經過一番解釋與溝通後,該旅客最終不得不將護身符上的串珠拆除,才獲得海關放行,得以繼續其行程。
從宗教文化角度來看,佛教的「卍」字符號,發音同「萬」,在佛教文化中蘊含著吉祥與佛法的深刻意涵。此符號為如來佛身上三十二相之一,左旋時象徵愛與仁慈,右旋時則代表智慧與力量。除了在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外,「卍」字同時也是印度教的神聖符號,在亞洲多個國家的宗教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對於德國民眾而言,「卍」字符號極易與納粹標誌產生混淆。納粹德國時期使用的「卐」字符號,雖然與佛教「卍」字在方向上有所不同,但外觀相似度極高,一般民眾難以區分兩者差異。德國社會對於納粹歷史符號保持高度警覺,即使二戰結束已經數十年,任何與納粹相關的符號或物品在德國境內仍屬敏感議題。
定居歐洲的台灣網友對此事件表示,德國對於納粹相關符號的管制相當嚴格,這是基於其歷史反省與法律規範。在德國公開展示納粹符號屬於違法行為,可能面臨罰款或監禁等法律制裁。因此,海關人員對於類似符號的高度警戒,實屬其職責所在。
此事件反映出國際旅行中文化認知差異可能帶來的問題。對於計劃前往德國或其他歐洲國家的旅客而言,事前了解當地文化禁忌與法律規範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攜帶具有宗教或文化意涵的物品時,更應謹慎評估可能產生的誤解。
旅遊專家建議,旅客在出國前應充分了解目的地國家的文化背景與社會禁忌,避免攜帶可能引起誤會的物品。若必須攜帶具有特殊符號的宗教物品,建議準備相關說明文件,以便在必要時向海關人員解釋。同時,保持耐心與理解的態度,配合當地執法人員的檢查程序,有助於化解可能的誤會與衝突。
這起事件提醒所有國際旅客,在享受跨國旅行便利的同時,也需要對不同文化保持敏感度與尊重。透過事前準備與文化理解,能夠避免類似的不愉快經驗,確保旅程順利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