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競爭激烈、全球矚目,今年共吸引19國442家參展單位、超過11,000件具專利技術亮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以強大研發能量一舉奪下10面獎牌,其中包含1面最高榮譽鉑金獎、6金、1銀、2銅,囊括智慧製造、綠色科技、生醫創新等重點領域,展現「技職之冠」硬實力,讓世界再次看見來自高雄的科技動能。
其中最受矚目的鉑金獎,由模具工程系副教授鄭瑞鴻團隊以「微型成型裝置」脫穎而出,成為554件參賽技術中僅14件獲獎者之一。作品為自主研製直立式桌上型射出成型設備,結合中文圖形化介面、模組化快拆設計與IoT監控,不但操作便利還兼具節能特性,能滿足精密與永續並重的智慧製造趨勢。
圖/高科大模具系副教授鄭瑞鴻(右二),以「微型成型裝置」名列大會最高榮譽鉑金獎14件獲獎者之一,此為自主開發之直立式桌上型射出成型設備,操作簡易、節能低耗,充分展現智慧製造與永續創新的研發能量。(高科大提供)
6面金牌獎則由多系所齊爭艷,展現高科大跨域融合的研究深度。半導體工程系助理教授唐健富以創新液態氮摻雜技術開發P型氧化鋅氣體感測器,兼具高靈敏與低功耗,具可撓性電子與智慧家庭監測應用潛力。造船及海洋工程系教授楊敏雄提出槓桿雙向波浪發電裝置,可將波浪往復運動轉為穩定能量,大幅提升海洋綠能效益。水產養殖系教授邱國勛則以「雙黃連」複方研製蝦類防疫飼料,搭配AI預警可精準降低損耗,助攻水產永續。
圖/參賽學生向評審詳細介紹作品內容,展示創新與專業能力,評審專注聆聽並進行評分。(高科大提供)
此外,電機工程系助理教授莊錦俊開發之寬輸出電壓供電裝置,強化節能轉換設備效能;電子工程系教授張萬榮的AI智慧盤點系統運用YOLOv7,可高速辨識外科器械、強化醫療安全;模具系副教授蔡孟修以加工廢料轉製高品質金屬粉體,不僅節能減碳成本也大幅降低,體現循環製造價值。
圖/參賽學生向與會民眾介紹本次獲獎作品,展現研發成果與創新應用。(高科大提供)
銀牌由模具系助理教授洪宗彬以超音波振動輔助之智慧斷屑裝置獲獎,可延長刀具壽命、提升加工精密度,是工業4.0智慧加工的有力解方。
銅牌部分,機械工程系教授許光城提出「大視野平面視覺量測校正技術」,擴大大型工件檢測能力;海洋生物技術系教授許德賢研發新型PHA生物可分解材料,改善脆性缺陷,有望取代傳統塑料推動綠色材料產業。
高科大表示,本次成果證明學校在智慧製造與永續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學術與產業鏈結更是未來推動高雄科技城發展的重要支柱。未來將持續深化研發與跨領域整合,讓技術更接地氣並擴展市場應用版圖。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漾新聞 #高雄 #高科大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鉑金獎 #智慧製造 #綠色科技 #生醫科技 #技職之冠 #永續創新 #專利技術 #高雄科研亮眼
看更多新聞請點選【漾新聞官網】 https://www.youngnews363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