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媒體

《472失落之旅》沉浸式體驗 失親兒基金會以創新概念推動悲傷教育

商傳媒|記者蔡麗美/台北報導

面對極端氣候、天災人禍頻仍的時代,「失親」不再只是少數人的故事,而是越來越多人真實經歷的生命課題。失親兒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服務父母單一方過世或雙亡、仍在學中的孩子,提供實質幫助與情感陪伴。然而在華人社會中,「死亡」與「失去」往往被視為避諱話題,被貼上「不吉利」的標籤,使得悲傷與脆弱難以被看見,也讓許多家庭在面臨失落時更加孤立無援。

為了讓更多人理解「失親」背後的情緒歷程與家庭挑戰,基金會特別推出品牌活動——《472失落之旅》沉浸式體驗。這是一場結合劇場、心理與社會倡議的創新體驗旅程,引導參與者走進失親家庭的世界,理解他們的失落、掙扎與勇敢,並思考:當悲傷突如其來,我們該如何自救?當身邊的朋友面臨失去,我們又該如何陪伴? 

玩具喚起與母親共度時光的記憶。圖/失親兒基金會提供

真實故事化為感官體驗 讓「失落」得以被理解

《472失落之旅》由基金會與專業心理諮商師共同策劃,根據真實失親兒故事撰寫劇本,打造大型密室逃脫互動式關卡。活動場域被設計為「機場」,象徵每個人都將踏上一段未知的生命旅程。參與者將手持象徵人生航程的「登機證」,隨著現場的航空廣播、音樂、燈光與實景道具,進入一段關於「失落」的深層體驗——從父母驟然離世的衝擊與孤單,到最終學會面對與療癒的力量。

活動將於12月6日(六)與12月7日(日)舉行,預計邀請約160名民眾共同踏上這段觸動人心的「失落之旅」。

喪偶的親人面對家庭問題的無助。圖/失親兒基金會提供
失親家庭同時承受金錢與溝通的壓力。圖/失親兒基金會提供

讓失落不再是終點,而是重生的起點

失親兒基金會執行長顧美德表示:「《失落之旅》是每個人都無法預測與掌控的生命旅程,死亡是未知的,在華人社會中更被視為禁忌,大家往往不願討論。但悲傷和恐懼並不會因此消失,反而被迫埋藏心底。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理解和陪伴,讓『失落』不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重生的開始。」基金會期盼透過《472失落之旅》,打破社會對「失親」的沈默與誤解,讓更多人勇於談論失落、理解悲傷,並學會用行動擁抱他人的傷痛。這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一場關於共感與療癒的社會行動。

參與民眾給予對孩子鼓勵與祝福。圖/失親兒基金會提供

失親兒基金會前身是孤兒福利協會,於民國57年成立,在96年7月轉型為基金會,幫助父母雙亡或其中一方過世的孩子及家庭,多年來第一線用心服務的成效,在100年及105年台北市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評鑑獲得優等。

目前全台設有14個服務處、3個服務站,累計服務超過 12,000 名失親兒少。基金會以「全人關懷」為核心,提供獎助學金、急難救助、生活物資、心理輔導、體驗教育等多元支持,幫助家庭逐步重建力量,陪伴孩子展翅逐夢。誠摯邀請您一同加入關懷的行列,陪伴失親寶貝平安喜樂的長大。通報專線:0800-257-882

該次活動網址,歡迎民眾報名參與:

https://www.accupass.com/go/472lostjourney2025

失親兒基金會捐款連結

https://orphan.eoffering.org.tw/contents/project

(衛福部公益勸募核准字號:衛部救字第1131364274號)

What's your reaction?